列表页banner
您的位置:首页 > 详情页

反诈防骗丨反诈是门必修课 筑牢防线守好责(五)


来源: 作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6日]
分享至: 打印 大  中 

  你知道吗?

  近期,

  电信网络诈骗形态持续演进,

  特别是洗钱环节,

  呈现出“线上+线下”深度融合、

  技术对抗不断升级的复杂态势。

  为规避公安机关和银行对银行卡管控等措施,

  电诈团伙花招百出,

  先是心理操控受害人转款,

  再是招募“工具人”提现或购买黄金,

  最后招揽“车手”拿取现金或黄金,

  瞬间完成赃款转移。

  反诈是门必修课,筑牢防线守好责。

  让我们擦亮双眼识破套路,

  同时也要守好个人账户筑牢防线,

  既要全民携手织密反诈防护网,

  更要让诈骗分子无机可乘!

 案例1:闻喜农商行成功拦截涉诈资金2万元

  2025年5月7日,客户常某前往闻喜农商行办理账户挂失支取业务。经办人员依规询问资金来源及挂失原因时,常某先称与朋友借款,后又称有事便匆匆离去。经分析,该客户存在多笔可疑交易,该行对其账户进行管控并上报反诈中心。当日11时,常某又来到另一网点办理业务,工作人员在进行客户风险识别时,同样遭遇客户不配合,故告知客户需向反诈中心说明情况,客户又称临时有事离开。

  5月8日-15日,该行工作人员多次联系常某,向其普及反诈知识,并告知其买卖、转借、转租手机卡、银行卡、身份证件等行为均属于违法行为,且反诈中心明确告知其需配合调查后方能办理业务。6月16日,经调查,确认常某账户涉诈,成功拦截2万元资金流出。

 案例2:新绛农商行拦截出借银行卡风险事件

  6月11日,新绛农商行工作人员在开展反诈工作中发现,客户史某存在大量可疑交易,故联系客户做进一步核查。史某先是称其与表哥在福建从事贩料工作,账户均为正常交易往来,后又称是朋友归还借款,前后说法不一。工作人员在向其普及反诈知识后,史某坚称自己不会被骗,对银行行为表示不解,要求工作人员销卡。

  之后,工作人员又向其耐心讲解出租出借银行卡的法律风险和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客户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方才表示自己与朋友在外地打工认识,便将银行卡出借给他人使用,对于卡内资金的具体来源并不知情。工作人员在安抚客户情绪的同时,并告知客户需配合公安机关和银行完成后续调查工作。客户表示愿意积极配合,并对该行及时管控避免酿成大祸表示衷心感谢。

  案例3:运城农商行及时协助客户止损9.8万元

  6月17日,客户李女士来到运城农商行网点要求提前支取9.8万元定期存单,声称用于“装修”。在进一步沟通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李女士行为存在明显异常:一方面,客户拒绝工作人员提出转账较为安全的建议,执意提取大额现金;另一方面,对资金用途的解释前后矛盾,起初称用于装修,后又改口称“借给朋友”。

  面对客户异常行为,该行迅速联系李女士配偶核实情况,对方表示对此次取款毫不知情,并请求银行协助阻止。经进一步沟通,发现李女士已陷入诈骗陷阱,不法分子以“高收益投资”为诱饵,诱导她已经将3.9万元现金放置于指定地点,随后又以“违约”为由威胁赔偿、上征信甚至起诉,进一步实施恐吓操控。经过工作人员的耐心劝导,李女士最终醒悟,双方一同前往公安机关报案。事后,李女士父亲致电省农商行客服热线,对运城农商银行员工高度负责的专业态度表示衷心感谢。

 案例4:夏县农商行破解“贷款包装流水”骗局

  6月30日,客户王某来到夏县农商行某支行,反映其银行卡内资金无法提现至支付宝。经进一步沟通了解,王某因近期资金紧张想在网上贷款,有一“贷款专员”主动联系添加其为好友,并要求下载一款“云上协同”APP。之后,不仅索要其亲友信息,还以“银行卡无消费记录影响放贷”为由,声称可“对接商户垫资刷流水”,向其账户转账9100元要求转回。经查,王某已被纳入相关风险名单管控,在工作人员详细普及电诈知识后,王某终于意识到自己险些成为电诈取现“工具人”,其表示后续将配合警方做好相关调查工作。

  反诈是门必修课——警惕“职业背债”陷阱

  近期,社会上出现以“快速致富”“无需偿还债务”为诱饵的“职业背债”骗局,部分消费者因轻信此类虚假宣传陷入困境。“职业背债”陷阱主要有以下套路:

  ●虚假宣传引诱。以“无需还款即可获得高额回报”“只影响征信”“短时间轻松获得高额酬劳”“不用本人偿还债务”等话术为诱饵,吸引目标人群。

  ●伪造材料骗贷。制作虚假职业证明、收入证明、银行流水等资料,将不符合银行贷款条件的人包装成“优质客户”,骗取银行贷款。

  ●抽取高额分成。获取银行贷款后,不法分子抽取高额分成,将相关债务和风险全部转嫁给背债人承担。

  一旦成为“职业背债人”,将面临诸多风险隐患:

  ●承担高额债务。背债人作为借款人,需依法偿还全部本金及利息,逾期未偿还将面临催收、罚息,甚至被起诉。从实际案例看,背债人到手的“背债费”只是贷款金额的一部分,大量资金被不良中介和不法人员瓜分,而背债人却要背负远超自身所得的债务。

  ●个人信用受损。一旦背债人无力偿还贷款,个人征信将留下不良记录,影响未来获取正规金融服务,甚至成为失信被执行人,出行、就业等正常生活将受到限制。

  ●法律风险极高。协助伪造资料骗取金融机构资金的行为,可能涉嫌诈骗、非法集资、骗取贷款、洗钱等刑事犯罪,沦为不法分子的共犯,面临被追究法律责任的风险。

  小编在此温馨提示您:

  ●提高风险意识。切记任何承诺以个人名义贷款,却声称“不用你还”的话术,本质都是骗局。面对“职业背债”这类看似轻松赚钱的“好事”,一定要保持清醒,不要铤而走险,贪小失大。珍惜个人信用,要合理规划收支,按时偿还各类债务,不随意为他人担保,不参与任何形式的骗贷或信用卡套现。发现信用记录异常,及时联系金融机构核实处理。

  ●审慎对待“代办”业务。在面临资金需求时,警惕非法中介虚假宣传,务必选择正规、可靠的渠道办理业务。妥善保管个人信息,不轻易将个人证件原件交由他人“代办”业务,避免上当受骗遭受损失。在任何合同上签字前,务必仔细阅读条款,明确自身权利义务。

  ●遇到可疑情况及时求助举报。目前,公安部和金融监管总局正在联合开展金融领域“黑灰产”违法犯罪集群打击工作,依法严打骗取贷款、贷款诈骗等犯罪活动。如发现有人兜售“背债赚钱”门路,或身边有类似伪造材料、骗取贷款行为的,一定要坚决拒绝,并及时向金融监管等有关部门举报或向公安机关报案。一旦不慎卷入骗局,要第一时间收集证据,寻求法律帮助,最大程度减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