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精神”是一种奉献精神,是崇山峻岭隔不断的黄土情,是陡峭悬崖磨不掉的青云志。80年来,正是依靠“背包精神”,农信社和老百姓才结下了不解之缘,由小变大,由大变强,老一代人的峥嵘岁月,上一代人的辛勤耕耘,新一代人的接续传承,从“布背包”到“科技背包”,无论背包如何更换,里面装的都是服务三农的真情实感,都是百信银行的为民情怀。“背包精神”是一种象征,是一种信仰,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无论岁月如何变迁,它已在广大农信人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在新的发展征程上,如何让“背包精神”更有新气象、大作为呢?
有人说,“背包精神”已不复存在,有人说,“背包精神”已不适应新时代,有人说,“背包精神”已经过时了。不过在我看来,我们仍然是新时代“背包精神”的忠诚传递者和有力实践者,我们仍然在用新的方式和情感,坚守着“敬业奉献、拼搏进取”的如磐初心,践行着“扎根城乡、服务三农”的庄严使命。
老农信的峥嵘岁月
岁月如歌,伴随着时间的匆匆脚步,山西农信已经走过了80个春华秋实。爷爷是老一辈农信人,小时候经常听爷爷讲他们以前的事情,那时候工作环境差,条件不好,没有交通工具,没有自行车,也没有摩托车,走访服务乡亲只能靠双脚,背着挎包,奔走于乡村邻里,穿行于千家万户,把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所挚爱的农村金融事业。在爷爷的影响下,我的父亲接过了手中的“接力棒”,成为我们家的第二代农信人,他在陵川的东部山区信用社一干就是20多年,再到现在的我,正在新的岗位上挥洒着青春和汗水。我们一家三代人,流淌着农信的“血液”,吃着农信的“口粮”,过着农信的“生活”,这块烙印已经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2000年左右,我还是一个懵懂的女孩,每天沉浸在憧憬、幻想的世界里,无忧无虑地享受着自由时光,而一天中最美好的时光就是早晨,因为只有在早晨的时候才能见父亲一面。那时,父亲刚被任命为信用社主任,初来乍到,好多事情都没有理顺,每天早出晚归,父亲带领员工们白天上班,晚上还要到农户家中宣传支农政策和各类业务产品,等回到家的时候已经很晚很晚。
看着别人家的孩子被父亲精心呵护,我既羡慕又嫉妒。有时候,碰到父亲,就会问:“爸爸,您怎么每天都回来的那么晚啊?”父亲轻轻拍着我的头:“爸爸工作忙,没有太多的时间陪你,等爸爸忙完了,一定好好陪你!”看着爸爸忙碌的身影,我朦朦胧胧的感受到了父亲对工作的执着和忠诚,更感受到了他对于这份事业的无限热爱和无悔奉献。从今天看来,有太多太多像父亲一样的普通员工,他们一直恪尽职守、默默付出,在平凡的岗位上挥洒着汗水,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没有气贯长虹的英雄气魄,也许他们是别人眼中不负责任、不顾家庭的“工作狂”,但是他们却在用自己的坚持和奉献,诠释着“背包精神”的实质和内涵,过去的他们是这样,现在的我们更应该是这样。
新农信的奋进之路
时光荏苒,20多年很快就过去了,父亲已经不再年轻,而像他一样的很多老前辈都已离开了工作岗位,他们用责任把功与名留在了挚爱的乡土上,用一腔赤诚谱写了最动人的生命乐章。2000年,陵川县联社各项存款3亿元,各项贷款2亿元;经过25年的奋斗,各项存款达到91亿元,各项贷款达到28亿元,分别是25年前的45.5倍和14倍,存贷款总量、份额均居全县金融机构首位。看到这一串沉甸甸的数字,老一代农信人没有遗憾,他们的努力付出换来了今日的累累硕果,他们用这些来之不易的成就,激励着我们这一代接过“接力棒”,跑好“新征程”。
至今还清晰地记得正式上班的前一个晚上,母亲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明天你就要正式成为农信社的一名员工了,将来的路完全靠你自己,你要好好把握,不求你有多大的成绩,但求无愧这个单位,无愧自己的内心。”是啊!对得起农信社,对得起自己,并不是一日之功,而是日积月累的点滴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始终把这句话记在心里、印在脑海。
“背包精神”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传承,传的是意志,承的是信念,开始我并不明白,当我正式成为一名农信员工,才真正体会到农信人背后的艰辛和不易。看到柜员临柜一坐就是半天,连上洗手间的时间都没有;口渴了等起身去喝水时,杯中的热水早已变得冰凉,那是我们的员工把温暖带给了客户,把隐忍留给了自己。看到客户经理为清收一笔不良贷款披星戴月、百折不回,当他们带着黑眼圈收回贷款的时候,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这就是我们可敬可爱的农信人,这就是我们传承和延续的“背包精神”,这就是我们矢志奋斗的农金事业。
长期的工作实践,让我深刻感受到,组织资金不仅是银行之间的竞争,更是金融服务的竞争,服务就是形象,服务就是品牌,服务就是效益,认真做事能把事情做对,而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客户的思想每时每刻都有变化,要留住更多的客户,感情投入是重要的一环,只有始终牢记“客户至上”的理念,以心交心,以情换情,付出才会得到回报。有一次,一位超市老板因急需一千元硬币找到我,当时一元硬币非常短缺,由于超市老板要的比较急,于是我利用中午休息时间,跑了十多家副食商店,清点换回一千多枚一元硬币,及时解了客户的燃眉之急。日常工作中,这样的小事经常发生,一个个暖心的服务瞬间,记录了我们的点滴付出,也赋予了“背包精神”新的注解和内涵。正是千千万万的农信人大力弘扬“背包精神”,始终与三农同呼吸、共命运,农信社才能不断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坚定屹立于广袤的三农大地上,赢得了民心、留住了客户、站稳了市场,成为农村金融发展史上的一面旗帜。
去年10月份,一位客户来到信用社办理跨行转账业务,当时正好我在大厅值班,认真询问客户转账金额、款项用途、是否认识对方等情况,客户着急地说:抓紧给我转3万元,我认识对方,但不方便告诉你们,我下意识的感觉到不对劲,认为该客户极有可能遭遇了电信诈骗,一边向客户耐心解释,一边安抚客户情绪,经过与客户深入沟通,客户才逐渐吐露了实情,通过查看客户的聊天记录,经过详细比对信息,确定就是一笔典型的冒充上级领导实施的电信诈骗案件,客户犹豫再三后拨通了电话进行转账确认,经询问并无此事,这时客户才恍然大悟,意识到自己确实遇到了电信诈骗,随即放弃了转账,及时避免了3万元经济损失,成功帮助客户守住了“钱袋子”。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维护的是群众的利益,体现的是对客户的真情,彰显的是对工作的负责,更是农信人责无旁贷的使命和重任。
如今,进入农信社工作已经十多年,可谓弹指一挥间!我们一家三代人从事着相同的职业,共同见证了农信社由弱到强、从小到大、从慢到快的艰难蜕变,我们用责任同农信相生相伴,用行动与农信共同成长,这段历程成为了生命中最亮的一道光,让人生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因为,我们深爱着这份壮丽的事业,农信始终会在前方等你,工作实践和经历也告诉了我,什么是背包银行?背包银行就是老百姓身边的好银行;什么是背包精神?背包精神就是所有农信人共同的精神食粮。
背包精神是一个时代的传承,一段历史的印记,一条走不完的长征路,不仅温暖着老百姓的心灵,也给予了我们不断前行的勇气和力量,更赋予了我们一个又一个的新希望!在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中,农信社已经走过80年的风雨历程,以后的路还很长,只要我们坚守初心、牢记使命,100年、200年、500年乃至一万年,农信社仍将以挺拔的身姿矗立在三晋大地上,让我们继续沿着老一辈农信人的足迹,同心同德、携手并肩、勇毅前行,继承优良传统,汲取奋进力量,让“背包精神”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用心当好普惠金融的“答卷人”,坚定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