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之际,交口农商银行充分盘活本地红色资源,组织机关支部党员干部分批前往交口县润泽东征文化博物馆,开展以“参观学习红色文化、缅怀先烈追忆党史”为主题的党史学习活动。全体党员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而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记忆的“红色博物馆”——交口县润泽东征文化博物馆,正是由一名农信老党员李春明亲手创建。
展馆坐落于县城的一处民宅内,推门而入,浓厚的红色氛围扑面而来:新中国成立前后不同时期的红色文献整齐陈列,建党以来各阶段的党章、票证静静铺展,不同材质、不同样式的毛主席塑像与搪瓷纪念杯泛着岁月光泽,还有那些微微泛黄的伟人大幅头像、印着时代印记的红色宣传画报……琳琅满目的红色藏品让人目不暇接,每一件都在诉说着难忘的峥嵘岁月,引得参观者连连惊叹。
据悉,李春明的馆藏以党史文献、毛主席等伟人像(章)为核心,馆内精心设置四个展厅、八大展仓,共陈列4大类、27种、4000余件红色藏品。这些藏品如同散落的“历史碎片”,串联起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壮阔历程。值得一提的是,馆藏中还收录了一系列交口农商银行成立以来的历史文物——从早期的业务单据到老旧的办公用具,每一件都见证着在党的领导下,交口农商银行的风雨征程,更是一代代银行人“不忘初心跟党走、牢记使命勇担当”的生动写照。
这座博物馆自2006年12月26日正式开馆以来,凭借其深厚的红色底蕴与教育价值,先后获得多项荣誉:被吕梁市交口县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被交口县委命名为“党员教育基地”,被交口县纪委命名为“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基地”,还被相关机构授予“中小学德育教育基地”等称号,成为当地传承红色精神的重要阵地。
在李春明的带领下,交口农商银行的党员们开启了这场特殊的“红色之旅”。“这是从一大到二十大的党章,见证了党的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这是抗美援朝时期的军大衣、肩章,凝结着先烈们的热血与牺牲;这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主席画像,承载着一代人的信仰;还有这些红军雨伞、立功勋章、革命书信……”展馆内,李春明小心翼翼地拿起每一件承载着历史温度的老物件,如数家珍般向大家介绍,眼神里满是珍视与崇敬。
那段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早已深深镌刻在李春明的心中,融入他生活的方方面面。正是这份对红色历史的执着与热爱,让他成为了红色精神的“传承人”,不断激发着更多人对祖国的热爱、对党史的探寻。“从开馆到现在,博物馆已经先后吸引了5万多名参观者。”提及此处,李春明的脸上满是自豪。
参观过程中,一张磨损严重的定额储蓄存单、一张泛黄的转账支票、一部老旧的手摇电话,勾起了大家对交口农商银行发展史的回忆。李春明向银行后辈们缓缓讲述起老一辈银行人的奋斗故事: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一代又一代交口农商银行人背着帆布背包、踏着泥泞山路,主动上山下乡,扎根最艰苦的农村一线。他们走村入户普及金融知识,手把手教村民使用储蓄业务,用脚步丈量服务半径,一步步推动银行从规模小、基础弱,发展到如今成为服务地方经济的“金融主力军”——这段历程,为后辈们积蓄了弥足珍贵的精神力量。
“我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这些‘红色经典’藏着几代人的记忆,我收藏它们,就是想把红色记忆永远留住,不让历史被遗忘。”李春明常这样说。谈及未来,他表示会继续坚守收藏之路,尽己所能收集更多红色文物,带动更多人了解党的历史、银行的历程,让红色精神在传承中不断积淀。朴实无华的话语里,满是这位农信老党员对红色信仰的坚守,也寄托着他对交口农商银行、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