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大
中
小
走进屯汇农产品市场一家蔬菜批发商铺,客户经理小韩不再急于递上产品手册,而是熟络地搭话:“张老板,这阵子生姜进价涨了吧?周转资金还跟得上吗?”太原农商行迎泽区支行的微贷业务,正悄然经历一场从“单点突破”到“批量深耕”的转型探索。
场景“筑巢”
把金融“种”进市场里
“我们不再是‘扫街’,而是‘驻点’。”迎泽区支行负责人说。他口中的“驻点”,是团队连续数月扎进屯汇市场、五龙口海鲜市场,记录商户的进货周期、销售淡旺、资金缺口。“过去是我们找客户,现在是我们在市场里‘种’出客户。”
调研中,一位海鲜摊主老陈抱怨:“海鲜季节要到了,手里的钱却不够囤货;有时货款到账了,贷款却还没到期。”这句话,成了“批量市场贷”产品设计的起点——一款“随借随还、循环使用”的定制贷款。
“真能随借随还?”老陈将信将疑。客户经理现场演示手机操作,老陈试着借了5万元,三天后还款,利息按天算。“这下真不怕压货了!”他成了首批用户,还带动了隔壁三家商户申请。
这样的“场景金融”已在南部果品、茶叶批发等多个市场迎来了复制,截至目前,市场批量场景累计实现授信41户,金额2100万元,用信率高达85.37%。
团队“炼金”
“老带新”炼出“营销搭子”
“我一个人跑客户,心里没底;现在有‘搭子’陪着,踏实多了。”新人客户经理京京说。她口中的“搭子”,是支行推行的“老带新”结对机制——客户经理与柜员组合,知识互补、资源互通。
京京记得第一次独立见客户前,和“搭子”反复演练。“对方若问利率怎么算?那最好按天和按月分别给出直观数字。若说再考虑怎么办?那咱们就做好登记,下次回访加深印象……”情景模拟中的问题,在真实营销中几乎全遇上了,客户从不需要到跟我说说,再到问怎么申请。最终,她成功签下一笔百万贷款。
“我们不只教产品,更教‘读心’。如何读懂客户的真实诉求,是获客的关键。”一位资深客户经理说。团队总结出“四步培训法”:晨会复盘案例、情景对练、现场带教、成果分享。如今,迎泽区支行不仅全员达标,还涌现出多名“微贷标兵”。
激励“点火”
让每个人成为“发动机”
“我上个月营销的一笔贷款,其实源于一次晨会上的随口一提。”先锋队成员回忆道。当时同事在晨会上提到,屯汇市场有位商户的亲戚在南部果品市场批发水果,可能也有资金需求。他们立刻想起在屯汇市场正好还有另一名类似的客户,便主动对接信息,协助同事们设计了南部果品市场方案,最终成功拓展了两个新客户,同时还为兄弟支行推荐了河西农贸市场客户。这里的所有人员在奔赴各个市场的路上,已经不自觉的去观察讨论哪些客户具有行业共同性,适合从哪个角度搭建场景。真切地体会到了即便如星星之火般微小的力量,亦能够形成燎原之势的感受。
“在我们这里,激励不只是看放贷多少,更要看能不能成功在未来为客户解决随时用信的需求。”支行负责人介绍说。临近年末收官,除了常规的业绩奖励,该支行根据总行指导方向,制定了《存量晋享e付促贷专项营销活动方案》,明确认领细则,在外拓营销中优先注重餐饮类、百货商店、便利店、综合服装类、冷链生鲜类等民生行业进行贷款营销,并做好日常营销动态跟踪。设立了“授信+用信”专项激励方案,鼓励员工跳出岗位边界,共享资源、协同作战。
协同政策也在客户服务一线得到灵活应用。在五龙口海鲜市场,冻品类商户李老板提交了一笔贷款申请,三天后就要用款。“他们专门为我们这种着急用款进货的商户开了‘快审快贷’通道,真是解了燃眉之急。”李老板说。这一服务创新,正是源于支行整个团队和总行各部门协同作战,誓要破解在《商户回访工作单》中记录的“同业贷款审批快”这一痛点。
“每个走访结果都会实时同步到工作群,谁有资源、谁有经验,都可以接续跟进。”一名年轻客户经理指着手机里的工作群说,“我们不再是一个人面对一个市场,而是一个团队在编织一张金融服务的网。”
“未来,我们要把更多‘市场痛点’变成‘服务亮点’。”迎泽区支行负责人站在屯汇农产品市场门口,望着往来商户说。他的身后,是一支已经从“推销员”成长为“场景设计师”的团队。
在这场围绕“人、场景、机制”的转型中,微贷不再只是一笔贷款,而是嵌入商户经营周期的活水;团队不再单兵作战,而是成为彼此支撑的“搭子”;激励不再只看数字,而是点燃每个人心中的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