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详情页

“泥水信贷员”


来源:山西农信 作者:任晋瑛 贾荣 发布时间:[2020年04月30日]
分享至: 打印 大  中 

  “一顶草帽、一双草鞋、一把算盘、一个挎包,顶风冒雨、泥滑烂路、冰天雪地、翻山越岭。田间地头,双膝就是办公桌;走村串户,农户的家里就是办公室;吃的是酸菜洋芋,盖的是烂毛毡子,这就是当时农信人的工作。”初见宁连川时,他告诉我是老一辈农信人敬业拼搏、艰苦奋斗的工作状态一直激励着他成长、前进。

  “雪中送炭”解周转难题

  2012年,27岁的宁连川被调到城关信用社,从事信贷岗的工作。以往每次听老员工提起上山下乡,进村入户的故事,宁连川眼里都流露出藏不住的向往,可当真正将信贷员这根“接力棒”交到手中时,他心里开始惴惴不安,自己到底能不能胜任这个岗位,宁连川的心里直打鼓。

  从成为信贷员的第一天起,宁连川便以社为家。他主动背着挎包走村串户,27岁的他,有着牛一样的倔强,也有着牛一样的韧性。一村一庄过,挨家挨户串,半年下来,他已经是城关社的“万事通”了。

  说起宁连川的信贷员之路,必定绕不开一个人——老段。说起宁连川和老段的故事,还得从老段养猪致富讲起。

  老段本名叫段三儿,刚认识老段的时候,老段经营着一个小猪场,宁连川在走访调查时了解到他有资金需求。他与同事多次走访老段的养猪基地,认真调查老段的经营状况后,他得出了各项指标都符合要求的结论,随后便给老段发放了贷款,他俩的农信情缘也由此开始了。

  无论是遇到2014年猪肉市场整体疲软,生猪价4.5元低位持续徘徊五个多月,老段倒赔了50多万,资金周转捉襟见肘;还是2018年眼看出栏在即,一场“非洲猪瘟”疫情让所有努力付诸东流。每次,老段父子三人都认为他们的资金链要断了,挺不过了的时候,宁连川总会以他的前瞻性和对老段父子人品的信任,为他追加贷款,用于购买饲料、繁育乳猪。

  老段说:“别看猪这个东西,风险可大了,这么多年来,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能有今天的好日子,全凭咱信用社了”。点点滴滴的小事让老段与农信的感情越来越深,像老段这样的贷户,宁连川帮助了一个又一个。

  从“小宁”到“老宁”

  2014年,由于负责敬业,工作业绩突出,宁连川被任命为城关信用社副主任,这对于29岁的宁连川来说,既是一次机遇,又是一次挑战,也是“小宁”到“老宁”角色的转换。

  每个星期四,宁连川都要骑着摩托车前往板桥村开展“信贷宣传金融服务”。6月里的一天,宁连川照旧行驶在去板桥村的路上,不料,半路突然下起倾盆大雨。雨大路滑,行至转弯处,宁连川连人带摩托车摔在泥坑里,手脚也擦破了皮。他本想请假回家休息,但想到所有村民都习惯了周四上午在村委会咨询业务,如果自己没有去,岂不是食言于客户?万一客户有着急的资金需求,也无法及时解决。于是,宁连川抖抖泥土,擦拭伤口,骑上摩托,准时出现在了老地方。知情的村民们逗着乐子,喊他“泥水信贷员”,而他也笑着回应:“我们信用社的信贷员就是‘早上一身露水、中午一身泥水、晚上一身汗水’,况且‘泥水信贷员’还挺好听的。”正因为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工作态度,2017年宁连川被省联社评选为“全省优秀客户经理”。

  “老宁”一腔热血,砥砺前行

  2018伊始,县联社决定在东征信用社成立小微贷中心,因人事调整,小微贷中心客户经理配备全是新招的年轻大学生。他们对即将开设的授信业务流程及操作均不熟悉。临危受命的宁连川走马上任,牺牲了大多数休息时间,亲自带领新员工奔赴兄弟行社学习。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半个月的理论学习,他终于啃下硬骨头,回到岗位,他白天跑市场了解信贷需求,晚上加班加点整理资料。他将六年来客户经理的经验和新业务知识相结合,第一时间出台“薪金贷”授信方案,从2018年到2020年两年多时间,东征信用社始终保持着新增贷款投放最多,不良率最低的记录,先后被市、县两级评为“先进集体”。从角色的转变,到初心的不变,宁连川还是原来的宁连川,只不过他肩上的责任更重,脚下的泥土也踩得更深。

  也许,对于农信社来说,宁连川是平凡的,与所有人一样忙着营销存款、发放贷款。但他也是不平凡的,即使满身泥土、疲惫不堪,他也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与担当,无畏艰难,筑梦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