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详情页

阅读“经典”


来源: 作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19日]
分享至: 打印 大  中 

  万物生长的四月,也是浸润书香的好时刻。记得有一年出自B站的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记录了图书编辑们的真实生活,从看似平淡无奇到背后的动人故事,让我们看到,在奉行快节奏、碎片化的时代里,依然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将“读书”视为现代生活的一道光。从创作、编译、流通到分享,依然保持内心所爱的笃定,热忱长久地投身其中,最终凝结成我们手中的每一本书。他们相信,书籍可以作为一种载体来传达一种强大的力量。如今,编辑的工作也让我重拾文字,在不停的阅稿、审稿和改稿中不断思考着关于阅读的重要性,尤其是阅读“经典”的重要性。

  如何认识经典?如何将经典运用于当下?这是我们当代人需要思考的问题,认识经典,现实性和真理性作为优先考虑的因素,且与个人生活阅历和思考深度存在直接关系。而经典存在的意义就是,当每一代人打开的时候,发现都有着我们当下所要关注到的问题,将一切通过当代性得到重新描述和评估,让人在不同阶段都有所体悟、有所触动。而无论具体内容是什么,对于一个真正有发现能力,拥有足够思考力和想象力的个体,他是充满着生命活力,能够得以成长,并且不断扩大深度和广度,最终引申到哲学的层面。哲学,在西方人看来是一种生活方式,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诗意地栖居”,能够让人寻找到最好的自洽。因此,寻找经典的过程也是寻找乐趣的过程,又如孔夫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真正能体会到阅读经典乐趣的人,内心是真正富足的。

  因此,一定程度上来说,阅读经典也是一种方法论。随着人类的领悟力和问题意识的提高,更加能领悟到经典的不可方物。英国诗人艾略特在《什么是经典作品》中将“成熟”表现为经典。经典意味着成熟,因为经典作品只可能出现在成熟的时期,不仅是文明的成熟,还是语言的成熟。换言之,心智和语言不成熟,无法更好地总结和表达,因为简朴粗陋的语言无法表达深刻的内容。《诗经》作为中华文化创新的宝藏,以其高超的艺术技巧,典雅生动的文辞,美妙的形式感动着世代读者。经典作品的独到之处,就是向我们展示了人类文明史上那些杰出的典范,与智者交流,与经典互通,经典将精华凝练,融入个人生命。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作为引领人类和丰富人类的历史经验,具有永不枯竭的丰富性;经典更像是一个源源不断的“泉眼”,让每一个时代的人都能汲取养分,生长不息。如何着手读经典,是很多人都会面临的棘手问题。这个时候,较好的办法还是要靠阅读来解决,在持续的阅读中提升眼光、品位,以及对文字的判断力;在丰富的阅读中不断审思关于“经典”的“视界”和“旨趣”;如此,在“经典”中得以探索生命的意义,获取真知,汲取前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