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页banner
您的位置:首页 > 详情页

心静自然凉


来源: 作者:尧都农商银行/李兆祺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04日]
分享至: 打印 大  中 

  炎炎烈日,酷暑蒸笼,面对屡破纪录的高温,“何处去避暑?”就成了街头巷尾、茶余饭后人们议论的热点话题。事实上,还是老话说得好,心静自然凉。炎热的天气就是外部环境对本心的考验,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前的磨砺,只要心中有静气,人生处处清凉地。

  磨难面前要镇静。邓小平曾经说过“每临大事有静气,有了静气,就有了办法”。置身“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宏观环境中,我们所要蹚的路都是前人都没有走过的,面对的问题都是前人都没有面对过的,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照搬,没有现成的办法可以套用。可以想见,前进路上困难小不了、险阻跑不了,需要我们跋山涉水全力攀登的地方少不了。正因如此,我们才更需要涵养心中“静气”,冷静分析当前工作,既不被一时困顿“乱了阵脚、火急火燎”,也不为一时顺利而“盲目乐观、头脑发热”,以不变的决心、不变的节奏,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向目标笃行不怠。

  得失关头要平静。张居正曾经说过一言“得失毁誉关若打不破,天下事无一可为者”。得与失就如同一枚硬币的正反面,始终相辅相成、辩证统一,没有不失的得,也不会有不得的失,关键是我们怎么看待它们。看待得失,考验的度量,影响的是胸怀。如果一个人只想“不失而得”,“投机心理”就会乘虚而入,“躺平思想”也会潜滋暗长,久而久之就成为一个“只想吃粮、不想打粮”的“看客”,貌似“沾便宜”,实则“被边缘”。如果一个人甘于“先失后得”,主动为集体分忧、为客户解难,不被虚名所惑,不为浮利所扰,甘做打基础、利长远的“潜绩”,日积月累不仅放大了格局,而他播撒下的“不在一时,而利长久”的“种子”也必将结出丰硕的果实。

  担责在身要清净。古时,人们常以“车水马龙、门庭若市”来形容达官显贵之家的盛景,殊不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权贵显要们觥筹交错、把酒言欢的浮华则是建立在亿万百姓的苦难身上。进入新时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上下革故鼎新,面貌焕然一新。领导干部身居要职,更应时刻保持“清净之心”,就像《增广贤文》中写的“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广厦千间,夜眠八尺”,排场阔气的生活、推杯换盏的应酬、人来人往的访客本就是身外之物,何须看的过重?浮华总是一时的,只有“实打实”的口碑才是真正能伴随终身的东西。

  境由心造,事在人为。只要我们始终保有“镇静、平静、清净”之心,烈日灼烧也隔不断前进的路,暑气蒸腾也乱不了前进的步,滚滚热浪下必将锻造出热气腾腾的农信人,汹汹热度必将掀起热火朝天的农信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