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云,世事如棋。与客户相处之道,有时就像“博弈”,需要在风云变化的“棋局”中,寻求一个最佳平衡点,既能遵循原则,按规章制度行事,又可进退有度,不断提升客户满意度。这就要求我们一线员工,不仅要“知己”,对自身利弊了如指掌,审时度势,精密布局;更要“知彼”,洞若观火,根据客户实际情况灵活变换服务“套路”。
“知己”,要找准思想与行动的“公约数”。每一位客户身后,大体有250名亲朋好友,如果得罪了一名客户,也就意味着得罪了250名客户,这就是著名的“250定律”,因此服务上的任何小瑕疵,都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使整个农商银行从声誉到业务都蒙受损失;要打好“自身铁”。心理学研究表明,当等待时间超过3分钟,客户的心理等待时间与实际等待时间就会出现偏差。在服务过程中就算服务态度很好,但业务不娴熟,办理时间较长,客户的满意度也会大大打折。因此柜面员工要不断完善职场技能储备,提升自我修养,苦练内功,扎实业务基础,对各项规章制度既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做到知行合一,以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业务操作,来增加优质服务的“筹码”;要强化有效沟通。面对客户,不仅要“言之凿凿”,还需“行之切切”,既要将“假如我是一名客户”的换位思考融入到实际工作中,也要经常从柜台走出去,避免思想僵化,学会“做客户”,同时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客户意见建议收集,将客户意见作为改进自身服务的一面镜子,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知彼”,要找准服务客户的“切入点”。儒家思想有言“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思是自己做到通达事理前,首先要使别人也通达事理,即“推己及人”。对我们农商银行员工而言,就是能真正站在客户的立场,体谅客户的难处。如对于许多保护客户权益的金融规章制度,客户并不清楚,所能接收到的直观讯息就是——业务能不能办理。这时站在柜员立场讲规章,讲制度,反而会引起客户反感,只有从客户角度出发,“将心比心”交流,才能得到客户理解;“知彼”要细分群体,将客户的需求视作“指南针”。“一刀切”式服务,已经很难满足现代客户多元化、个性化金融需求。需要通过对客户信息搜集、汇总、分析,细化客户群体,了解不同群体客户真正想要什么,才能找准客户定位,有的放矢,针对不同群体,提供差异化、多渠道金融服务,使服务真正做到“精细化”。如对于老弱病残等特殊客户群体,更要侧重人性关怀,适老服务提升等。
服务,是“内力”与“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二者相得益彰,才会产生“1+1>2”的综合效果;服务也是“知己”与“知彼”的角逐,不断在“博弈”中取长补短、吸取力量,方能走得更高、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