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页banner
您的位置:首页 > 详情页

8人的中夭支行存款突破1.5亿元

——山区小支行的“背包”情怀
来源: 作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8年09月08日]
分享至: 打印 大  中 

  本部讯 8人的山区小支行存款突破1.5亿元,年底有望创收400万元……这一项项“拼实力”的成绩单来自芮城农商行中夭支行。作为全系统3100余家网点的缩影,中夭支行以扎根“三农”才能枝繁叶茂、深耕“三农”才能不辱使命、坚守“三农”才能生生不息的“背包”情怀,以“支农惠农不忘初心、服务‘三农’全力以赴”的职责使命,创造了“中夭奇迹”。截至10月底,仅8人的中夭支行各项存款较年初净增1600万元,余额达1.57亿元;贷款净增1177万元,余额达4600万元;其中,发放授信贷款1375.68万元,较年初净增1249.91万元;累计评级授信229户,授信金额达2620万元。

  一门心思干

  咋能服务好客户就咋干

  中夭支行所在地风陵渡镇七里村和我省的绝大多数农村一样,也是山山岭岭、沟沟壑壑。

  “农商行是为农民服务的银行,中夭山区养育了种地为生的农农民。”3年前,中夭支行就定下了“扑下身子,扎根‘三农’,农民需要什么服务就提供什么服务”的工作基调。3年来,该支行以“主动出击,上门了解农民需求”的法宝,列出所辖范围所有村,分片给支行3名客户经理。3名客户经理一户一户跑,详细了解村镇规划发展方向,认真记录村民经济需求,并根据信用状况与经济能力情况,对村民进行评级授信,进行额度测算。

  这一户一户跑,可不是一户跑一次就完了。跑一次,发现有贷款需求且符合条件的村民,7个工作日内必须完成贷款发放;没有贷款需求,且有多余资金的,就吸引他们把钱存在中夭支行,同时拉活存款。再跑一次,跟进贷款资金使用情况。再跑一次,跟村民沟通经济需求有无变化。不定期的继续跑,持续跟进了解村民需求,帮村民介绍合适的产品,帮助村民解决实际资金需求。

  对于逾期或者不良贷款,该支行处理起来,有自己的妙招。他们定期召开现场座谈会,邀请村民参加,通过村民的反馈,一方面监督客户经理工作是否到位,另一方面起到了村民带动村民了解金融产品政策的效果。

  “有些村民家一跑就是几年,越服务越顺手。”截至9月底,仅中夭支行客户经理华世亭经办的贷款余额就达1898万元,高出农商行同级别客户经理平均贷款余额的两倍多。“农民动嘴,客户经理跑腿。只有心中有农民,才能跑起来,把服务做起来。”华世亭说。

  客户经理“跑着”搞服务,营业室内勤人员“坐着”搞服务。雪天里,一声“路上滑不滑、冷不冷”暖了人心。烈日里,手把手帮助客户开通手机银行、微信银行,教会村民在家里就能操作一些便民业务。好服务就有好业绩,今年3月份液晶蓝牙U-KEY成功在中夭支行发行并投入运行后,该支行净增存款1500万余元。

  双阶层授信

  让花椒缀满枝头

  中夭山区,有种植花椒的传统。花椒收获时节,枝头上挂满的花椒和空气中弥漫的香味,最能让椒农们感到好日子的红火和中夭支行的支持。

  对椒农而言,每年资金最紧张的时候就是送货日之前的备货期,收花椒要用钱,加工花椒也要用钱,备货期几乎天天都要用钱。作为办理中夭支行福农卡授信业务30万元额度第一人的史江齐,他是实实在在的受益者。今年,史江齐靠个人信用,在中夭支行办理了30万元的保证授信贷款,与往年高息找社会资金资金比,农商行让自己的用贷成本降下来了,省了不少钱。

  然而,在史江齐30万元授信贷款用的如此顺畅背后,是中夭支行一班人不断努力争取的结果。为了能及时在花椒产前、产中、产后提供信贷扶持,在花椒销售流通领域助力椒农,中夭支行结合实际,着力开发“花椒贷”,一次又一次地与芮城农商行总行沟通,芮城农商行总行又积极与省市联社不断沟通对接。终于,今年3月下旬,中夭支行开通了大额担保福农卡授信业务,切实解决了椒商的资金周转问题受到了椒农的极大欢迎。

  中夭支行“量身定制”,看似服务了一个农户,其实背后受益更多的是中夭山区的椒农。在中夭支行的大力扶持下,中夭的花椒已经形成了一条产业链,产、购、销一条龙,远销东南亚各国及港、澳、广东、四川、内蒙古、江苏等地,实现了椒农增产增收,调动了老百姓的生产积极性,年产值过亿元。花椒产业不仅成为“一乡一业”发展战略的代表,更成了芮城县一张亮丽的名片。

  据该网点负责人介绍,经过不断探索总结,中夭支行目前已形成“小额信用农户+大额担保商户”的双阶层授信业务新局面,有力地支持了中夭山区农业,特别是花椒主打产业的发展,也为进一步在芮城县乃至运城市进行双授信新模式的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打造成中夭支行特色品牌。

  帮农户

  也是帮我们自己

  中夭支行提出“不仅要给村民锦上添花,更要给村民雪中送炭”。多年来,该支行与村民们风雨同舟,不断实现农社双赢。

  2000年1113日的一场大火,把村民姚学勤的家烧得一干二净。大火后,他们做生意没本,家里没有抵押物,向银行贷款都不给贷。只有中夭支行的客户经理华世亭说回去跟领导请示。“姚学勤,人如其名。特别勤快,脑子也好,是个做生意的好手。经过跟上级领导说明情况,最终贷款两万元给姚学勤。”华世亭说。

  贷款后,姚学勤在离中夭支行不远的地方买了街面房,继续做花椒生意。无论资金多么紧张,姚学勤总是第一时间还清中夭支行的贷款。“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姚学勤说,在做生意的过程中,中夭支行就是他的坚强“后盾”,没有这个“后盾”,就没有他的现在。确实,这几年,姚学勤的花椒生意做的是顺风顺水,流水从几十万元做到了现在的一千多万元,先后带动300多户椒农发展,累计为椒农带来5000万多元收入。

  面对形形色色的客户,如何将赖债户培养成信用户,确保贷款放得出、收得回?

  “坚持以农为本,正确地对待每一位农户的信贷需求,将信贷资金投放到最需要扶持的产业上来,即使暂时出现问题,但最终都会归还的。”有着30多年信贷工作经历的华世亭说,“没有还不了的贷款,只有不想还贷款的人,只要做通了贷款人的思想工作,即使没有钱,贷户也会想办法还款的。”

  “帮农户,也是帮我们自己。”焦喜红说,“只要我们态度坚决,服务到更好,发扬嘴勤、腿勤的苦干实干精神,有愚公移山、挖山不止的毅力,永不气馁、永不放弃,那么所有的工作都会有新进展。只有把‘三农’服务好了,农商行才能生生不息,不断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农商行效益好了稳了,才能有力有效支持农民持续增收、农业持续发展、农村持续繁荣。”

  (综合张宏展、张铮报道。统筹: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