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是人类文明的表现形式,是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融洽人与人之际关系的“粘合剂”。懂礼仪、讲礼仪、可以给自己,给他人带来快乐,给社会、给自然构建和谐。
一、礼节的礼仪
◆ 握手礼
握手是大多数国家相互见面和离别时的礼节。握手的标准方式是行至距握手对象1米处,双腿立正,上身略向前倾,伸出右手,四指并拢,拇指张开与对方相握,握手时用力适度,上下稍晃动3、4次,随即松开手,恢复原状。与人握手,神态要专注、热情、友好、自然,面含笑容,目视对方双眼,同时向对方问候。
◆ 拱手礼
拱手致意在我国是一种民间传统的会面礼,是人们表示祝贺、祝愿的一种施礼方式。其姿势是起身站立,上身挺直,两臂前伸,双手在胸前高举抱拳,通常为左手握空拳,右手抱左手,拱手齐眉,上下略摆动几下。拱手致意时,往往与寒暄语同时进行,如:“恭喜、恭喜”“久仰、久仰”“请多多关照”“后会有期”等等。
◆ 合十礼
合十礼又称“合掌礼”,属佛教礼节,通行于印度和东南亚信奉佛教的国家与地区,我国傣族聚居区也用合十礼。行礼时,两掌合拢于胸前,十指并拢向上,掌尖和鼻尖基本齐平,手掌向外倾斜,头略低,神情安详、严肃。合十礼可分为跪合十礼、蹲合十礼、站合十礼三类。因佛教中不兴握手,所以在我国,一般非佛教徒对僧人施礼,也以行站合十礼为宜。
◆ 鞠躬礼
鞠躬礼是人们在生活中对别人表示恭敬的一种礼节,既适用于庄严肃穆、喜庆欢乐的仪式,也适用于一般的社交场合。行鞠躬礼时,须脱帽、呈立正姿势,脸带笑容,目视受礼者。男士双手自然下垂,贴放于身体两侧裤线处,女士的双手下垂搭放在腹前。然后上身前倾弯腰,下弯的幅度可根据施礼对象和场合决定鞠躬的度数。一般如30度、60度,而90度大鞠躬常用于特殊情况。
◆拥抱礼
拥抱礼节一般是两人相对而立,右臂偏向上,左臂偏下,右手扶在对方左后肩,左手扶在对方后腰,按各自的方位,两人头部及上身都向左相互拥抱,然后头部及上身向右拥抱,再次向左拥抱,礼毕。
二、打招呼的礼仪
走在路上或在公共场所,遇见相识的人,应该主动打招呼,问候致意。打招呼的礼节有一个约定俗成的习惯:一般来说男性应先向女性致意,年轻者(不论男女)应先向年长者致意,下级应先向上级致意。两对夫妻见面,一般女性先相互致意,然后男性分别向对方的妻子致意,最后男性再相互致意。最通常的问候语是“您好”“好久未见”等等。
三、问候的礼仪
日常交际免不了相互问候,问候就是向对方说一些表示良好祝愿或欢迎的话。问候他人应面带微笑,和颜悦色,语调温和,充满诚意,目光注视对方;不能敷衍了事,心不在焉;也不能粗声粗气,面无表情或嬉皮笑脸。问候的礼仪原则主要有主动问候、互相问候、周到问候、恰当问候。
四、致意的礼仪
致意是一种用非语言方式表示问候的礼节,也是最为常用的礼节,它表示问候、尊敬之意。致意的礼节要求是,晚辈向长辈、下级向上级、主人向客人、男性向女性致意。致意的方式多种多样,如举手、点头、微笑、欠身、脱帽等。
五、介绍的礼仪
介绍是社交礼节的重要环节,它是彼此不熟悉的人们开始交往的起点,通过介绍,新的朋友结识了。介绍时首先要向对方打招呼,使双方都有思想准备。自我介绍时应做到及时准确、清楚介绍。
六、拜访的礼仪
人际关系中离不开拜访,拜访是联络感情、发展关系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无论是事务性拜访、礼节性拜访或是私人拜访,都应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从进门、落座、交谈、入席到告辞,都有一些约定俗成的做法:(1)事先预约,不要做不速之客。(2)准时赴约,不要做失约之客。(3)彬彬有礼,不要做无礼之客。(4)衣着得体,不要做失礼之客。(5)举止文明,不要做粗鲁之客。
七、告辞的礼仪
得体的告辞技巧是:(1)选择适当时间。(2)姿态优雅。(3)别打呵欠伸懒腰。(4)向主人道谢。(5)兼顾其他客人。(6)辞行要果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