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页banner
您的位置:首页 > 详情页

四十三载不悔农信路 传承“背包”照后人


来源:山西农信 作者:贾则真 范甜 发布时间:[2020年02月21日]
分享至: 打印 大  中 

  我一辈子做了一件事就是农信事业。农信事业充实了我的人生,实现了我的理想。

  ——王全保

  1944年出生的王全保,是晋城农商行的一名退休干部,自1961年参加工作起,他在农信事业中整整投入了43个春秋。他任职主任的西上庄信用社是全市第一个引入利息计算机的机构,是全省第一个成功办理抵押贷款的信用社,更实现了34年资金无沉淀!退休后,他更以70岁高龄编纂了100余万字的《晋城市城区信用合作志》,为后来者留下了无比宝贵、堪称无价的精神财富。人们都说,他是一本农信历史的活字典,更是背包精神真实鲜活的代言人!

  1961年,17岁的王全保参加工作。有一年腊月初八,天上下着鹅毛大雪,他和同事担着120斤重的两大麻袋现金“背包下乡”,三天三夜为九个村百姓办理业务,不言一声苦不叫一声累。后来,他被调到山区小社土河信用社,那里条件艰苦,全靠两条腿,牛车都不通。在土河,有一种路叫“擦耳背”,左侧是垂直高耸的石头岩壁,右侧是足百米深的沁河流水,人走的小路宽不足40厘米,只有耳朵擦着岩壁才能走过去,光听名字,就知道那路有多难走,那岁月多艰难,但就在这样的环境中,王全保得到了磨炼的机会和思考的空间。26岁,他走上管理岗位,当年他所在的东沟信用社获得了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的“大庆大寨式企业”奖牌及证书,这是当时晋城县金融系统唯一获得的省级最高荣誉。

  1980年,36岁的王全保调到水东信用社任主任,成功解决了土地下户后农贷债务没人偿还的问题,为开创农村金融工作新局面开辟了一条新道路,被县政府专门发文要求其他公社效仿工作!随后,他又被调往西上庄信用社担任主任,继续在创新创业的路上疾行拓宽。十一年间,他带领全社职工创造了“两个一、一个零”的辉煌成绩,“两个一”分别是在晋城市金融系统内首家使用利息计算机,比所有商业银行早用三年,成为了全省首家开办抵押贷款成功的信用社,且全部做到了按期收回。“一个零”是十一年没有一笔跨区贷款,无论集体、企业、个人全是本乡企业、个体经济经营者,实现了十一年零案件。

  时间来到2012年,已退休多年的王全保临危受命,返聘并接下了《晋城市城区信用合作志》的编撰重任。他践行“背包精神”,骑着一辆电动车,走访一个个知情人,收集一件件珍贵资料,用着一支支圆珠笔,书写一本本稿纸,拍摄千余张图片,完成了上下两册百余万字图文并茂的《晋城市城区信用合作志》,并在2015年城区联社改制晋城农商行挂牌开业前夕出版面市,为晋城市城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六十二年的社史划上了圆满的句号,为改制为晋城农商行献上了一份无价厚礼!

  四十三载弹指一挥间,四十三载的峥嵘岁月却值得称赞铭记和传承弘扬。王全保带给我们农信后辈的是实实在在的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精神,是真真切切对农信事业的热爱和忠诚。未来,我们也会接过“背包精神”的交接棒,当好新时代的传承人,继续将这份热血和真诚传承,不忘初心使命,奋力接续前行,赋予“背包精神”新的时代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