柜中的显眼处,依旧静静躺着一个背包,那泛黄的颜色尘封着几代人共同的回忆。老一辈的农信人背着它,走村串户走过严寒与酷暑,将三农服务送到了百姓的地头一线。70多年过去了,它虽然退出了时代的舞台,但辛勤镌刻下的一幅幅动人画卷,已然成为农信人前行的动力,深深地扎根在我们心底成为了信仰。
背包精神是贫困户直起的腰杆
左权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在脱贫攻坚的大潮中,左权农商行坚定实行定点帮扶,始终走在当地金融扶贫的前沿。派出的驻村工作队常常深入贫困户家中,与百姓共话“家长里短”,百姓也不拿队员们当外人,畅所欲言,聊着脱贫致富的故事。
“小郭呀,你们那贷款贵不贵呀。”贫困户李大叔问道。
“不贵,怎么您要贷款呀?”
“我贷什么款呀,你们农商行每个月都来看我,给我送米面油、化肥、衣服,我啥也不缺了,我就随便问问。”
简单的对话,却让该行的信贷员记上心头,通过打听他了解到,原来李大叔以前养猪一把好手,后来因为家中妻子生了一场大病,不仅猪卖了,还花光了全部的积蓄。从此李大叔便没了来钱处,与养猪也算断了“缘分”。
在全面了解情况后,信贷员第二天再次主动上门,为李大叔讲解扶贫小额信用贷款的办理,并讲到“大叔您才40岁,真的不想养猪了。您的技术加上这国家的好政策,以后可要翻身嘞!”大叔沉默了一会,仿佛下定决心一样:“那就贷吧,我这辈子最骄傲的就是我这一身养猪的技术,相信不会出什么乱子的。”就这样李大叔拿着两万元的扶贫小额信用贷款,重启养猪之路。如今的李大叔不但成功脱了贫,还帮助其他人,共同走向了致富的道路,走起路来,也风风火火,以前一直弯着的腰,现在挺得笔直笔直的。
那一刻,我觉得背包精神,像极了一盏指路明灯,为贫困户照亮前行的方向。
背包精神是环卫工人笑弯的眼睛
在全国抗击疫情的大环境下,为了保障网点的正常营业和客户的安全,左权农商行积极在营业网点配备必要的防护设备和防疫用品,有效做到抗击疫情和保障服务两手抓。寻常的一日,网点依旧照常开门,打扫、擦拭门窗、清洁玻璃、喷洒消毒液……这时一名环卫工人走了进来,当大堂经理正准备问她要办理什么业务时,细心地发现她那佩戴的口罩已经皱皱巴巴地起了球。在询问后得知,因为口罩货源少,一下买不到,她已经把这个口罩洗过很多次了。大堂经理听后马上从柜子里拿出一个口罩递到她手里,暖心嘱托她在疫情时期一定要注意防护。左权农商行党委在得知这一情况后,了解到日夜坚守一线的环卫工人对防护用品需求量非常大,在自身防控物品相对紧缺的情况下,将物资化整为零,先行调度一部分口罩免费送给环卫工人。我记得那天,阳光很好,环卫工人在接过口罩时笑的很开心、很开心。
那一刻,我觉得背包精神就像一缕阳光,在这寒冷的冬天,温暖了每个人的心灵。
背包精神是小朋友的粉色存钱罐
农商行的柜面系统换新了、智慧柜员机上线了、舒适的办公环境,吸引来众多客户。人群中的一个小姑娘最为引人注目,大概有十一二岁的样子,抱着一个粉色的小猪存钱罐,羞涩的说到:
“阿姨,我要存钱。”
“好的,你要存多少。”
“我要存一只小猪那么多。”
在场的人都被这对话逗笑了,女孩的妈妈帮忙打开存钱罐,边往外倒边笑着说“这两天存钱罐满了,非要来农商行存了。”存钱罐里,五角的、一块的、五块的,还有好多零零散散的硬币。我们的柜员细致的一个个数着,以最快的速度将这些零钱归类整理完毕。
“一共二百一十八块整,小朋友这是你的定期存单,一定拿好了。”
“阿姨,我看我爸妈经常在你们这存钱,我觉得你们农商行一定很好,你看好我的钱,明年小猪满了我还会过来存钱的。”小姑娘很认真的看着我们的柜员,眼里亮晶晶的,满满的信任。
那一刻,我觉得背包精神的意义可能就是一丝不苟态度和客户无条件的信任。
是啊,我们这年轻的一代人,从老一辈人手里接过的不仅是业务技能、更接过了这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希望。我们或许再难体会他们无数个点着煤油灯的夜晚,耳边也不会常常响起算盘声响,但是他们曾走过的每一段路,我们都会记在心上。
看,那步发踏实而坚定地迈步在太行深处的村村落落、家家户户,烈日下的身影、雪道上的车痕、贫困户家里的欢声笑语,帮扶企业的欣欣向荣……任时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相信“背包精神”永远不会改变,我们终将一路乘风破浪,向着梦想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