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页banner
您的位置:首页 > 详情页

一位七旬老人的承诺


来源:山西农信 作者:刘林林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17日]
分享至: 打印 大  中 

  “我一定筹钱,把农商行的贷款还清!”年近七旬的赵奶奶说道。那一刻,是承诺,更是满满的感动。

  赵奶奶想起她和丈夫与灵丘农商行最初的“相遇”,是在2003年的春天。那时正值羊肉走俏,市场行情稳定,她和丈夫白手起家,想通过养羊发家致富,可是本钱不够,一筹莫展之际,丈夫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前往当时的农信社咨询。17年过去了,她依旧记得丈夫从农信社回来时的兴奋劲,他一个劲儿地说:“这事成了,信用社可帮了咱们大忙了。”农信社雪中送炭的4500元贷款,让她和丈夫对未来的生活满怀憧憬,他们坚信只要肯吃苦,把羊养殖好,就一定能如期归还上贷款。

  可是没想到,这贷款一等便是17年。丈夫上山给羊找饲料,从树上摔下来,不幸身亡,她来不及悲伤,便一个人撑起一片天,四处打零工,将三个孩子抚养长大。孩子们先后成家立业,眼看着日子越来越好过,二儿子又出了车祸,多方抢救,还是离开人世。中年丧夫,老年丧子,自己又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一生风雨飘摇,每每提及,都伤心不已。

  17年间,不时有农商行客户经理上门清收贷款,每次都黯然离开。小邓来的时候,老人正在炕头坐着,一老一少两人聊着家常,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那些陈年往事一幕幕浮现在脑海,那些失去亲人的日子,那些与孩子相依为命的日子,仿佛要压弯她的脊背。坐在她身旁的小邓,因为她的过往遭遇哭红了眼,临走时,小邓留下100块钱,让她好好照顾自己。

  握着小邓硬塞给她的100块钱,赵奶奶的眼睛又湿润了。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周围的人对她说,你生活都这么困难了,公家钱就不用还了,她也曾动摇过,想着就这么拖着吧。于是三年前第一次与小邓见面,无论小邓说什么,她都咬定两个字“没钱”。

  望着小邓质朴的面孔和眼中的泪水,她想起17年前是农商行在她和丈夫借钱无门的时候,对他们鼎力相助,想起三年来,为了改善她的生活,与她非亲非故的小邓“人托人”帮她找来绣花的营生,让她可以有些零碎收入,想起小邓每次来的时候,都会顺手帮她把脏乱的院子打扫一遍,会和她唠家常,向她普及一些金融知识。三年过去了,她与小邓早已不再是不良贷款“钉子户”与农商行客户经理之间“被催收贷款”与“催收贷款”的关系。

  在小邓离开时,赵奶奶一句“我一定筹钱,把农商行的贷款还清!”破口而出,然后赵奶奶看到小邓转头时再次红了的双眼。在那双眼睛里,她看到的不仅仅是农商行工作人员对她不幸人生的感同身受,更是对她做出这个决定的由衷佩服。

  老人忽然就如释重负了。17年来,生活辗转反侧,几经困苦,几经磨难,农商行的贷款曾经是她生活的负担,也是她心理的负担,她曾抱怨过,也曾逃避过,甚至将农商行清收贷款的工作人员当做“洪水猛兽”,可是当她喊出一定会还上贷款时,想的最多的却是农商行与她的家庭最初的守望相助,最初的信任与支持。别人或许会觉得她“傻”,可是她对得起自己的心。

  一息若存,希望不灭,生活还在继续,赵奶奶相信明天一定会是一个艳阳天,她要为自己的孙子、孙女树一个榜样,告诉他们,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要记得那些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这是做人的“初心”,也是人立于天地间的“根”。

  后记:一个月后的一个傍晚,赵奶奶主动给小邓打电话,说她现在有400块钱了,能还一点是一点。电话里,老人的语气是前所未有的轻松。这一个月以来,赵奶奶帮着农商行在村里游说那些陈年不良贷款户,“我穷,但是我不能给死去的人脸上抹黑,不能让自己的孙子、孙女抬不起头!”这是赵奶奶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赵奶奶的游说下,许多老贷款户开始主动去农商行还钱,100元、200元……虽然金额不多,但是每个人都在尽自己所能偿还贷款,都在努力重新架起那座叫“信任”的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