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贷款的清收方式多种多样,每一种方式都有着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这就需要在不良清收过程中灵活掌握运用,需要自己将思维逻辑通过沟通植入欠贷户的思维逻辑中,让欠贷户的想法发生改变,清收效果也将水到渠成、事半功倍。电话催收以其成本最低化和效率提升最大化而被从业机构广泛应用。笔者就多年一线的催收经验谈几点拙见。
一、知己知彼分析不良成因
贷款形成逾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缺乏经验的催收人员大都认为这些逾期客户都是老赖,或者是故意不还,而优秀的催收人员在未充分掌握客户真实情况的前提下,他们是不会盲目拨打电话的。首先要核实确认借款人身份信息、借款用途和经营项目,推算并初步判断借款人当时从事行业的市场行情和盈亏状况;其次“剑走偏锋”,转向贷款的担保人、关联人、合伙人以及亲朋好友,尽可能了解清楚借款人债务形成的实际情况、经营过程和借款人近况,减少因合伙人合并债务或转移债务而形成误判,避免隐性逃废债务和恶意拖欠行为。为此,更多收集客户信息、真实了解客户实际状况是必选动作和关键环节。成功案例充分证实,信息准确、脉络清晰、精准施策,有针对性提出还款方案和计划往往更能达到最佳效果,在最短的时间内促成还款。
二、准点切入采取有效措施
积极主动,端正态度。在具体的催收过程中,无论面对多么难缠的客户,遇到怎样的疑难问题,催收人员都应持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即使遭遇恶意威胁的赖贷户,也不能被对方强硬的措辞所吓倒,唯唯诺诺、吞吞吐吐只会让对方认为你“好欺负”,要保持平和、不卑不亢,本着解决问题的工作原则,直击要害。与此同时,在对方语气稍有松懈时转换角色、换位思考,对贷款形成逾期的原因表示理解,尽快找到共识点,达到持续沟通的目的。整个通话过程催收人员要始终占居主导地位,张驰有度掌控好局面而不被客户牵着鼻子走。实质上,从某种角度来理解,电话催收也是一种心理战,并且是一种对抗性较强的心理战,在这场战役中个人的心理素质和精神状态更具主动,更能占据上风,将会对贷款的顺利收回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选准时间,抓好时机。选择合适时间,抓住催收时机是成功的法宝。首先,第一次通话建议选用单位固定电话,一方面可以证明你的真实身份,避免对方怀疑你是电信诈骗而随即挂断;另一方面在未摸清客户性格和类型的前提下,可避免工作时间以外的骚扰。其次,依据日常生活习惯和经验,催收公职人员一般上午打电话比下午好,周二、周四又好于周一和周五,因为周一往往很忙,众多工作缠身,客户会比较厌烦不愿沟通;而周五面临双休日客户又会设法将问题推到下一周来解决;催收农户贷款,选择农闲比农忙好,晚上又比早上好。因为农闲时贷户通常会选择外出打工,才会有结余收入归还贷款,而乡村晚上时间又相对充足,可以作为最佳时间进行沟通;催收商户欠贷,尽量避免在其签定合同、进货和营业期间去电,日后通话中应明确告知未去打扰的原因,充分表示对客户的理解和尊重,让客户感觉到你的诚意和催收的人性化、专业化,给对方留足“面子”,所谓“人情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方式方法,讲求质效。首先,电话催收是通过量的积累达到质的突破。在打电话之前,要缕清自己这一通电话最想传达的意思,能一次讲清楚的事情就不要打第二通。当然,这还得靠经验的累积。其次,催收是为了有效的把贷款收回来,而不是跟客户发生争执,争执并不能解决问题,不要把过多的个人情绪和感情放进来,要做到“淡定”催收。再次,要注重通话技巧,保证通话过程沟通的流畅,不被客户的问题所牵绊,而无法继续谈话。最后,就是催收人员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催收施压点,要有理有据、有条不紊,关键在于切中客户的弱点和要害,让其产生恐慌而不是厌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