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进入腊月,年的味道越来越浓,单位工作虽然繁忙,却也努力挤出些许时间陪母亲逛街置办新年衣物。商场中,50多岁的母亲头上布满丝丝银发,在灯光的照耀下,异常显眼。
走进一家店,母亲停留在一件衣服前,左看右看,爱不释手。售货员看到后急忙上前询问尺码,母亲却有点不知所措,好在售货员为人热情,很快便为母亲找到了合适的尺码,母亲换上后,略显害羞地站到我身旁问合适不合适。这时的我鼻子一酸,脑中浮想起了15年前的那个冬天。
已是小年,新年的炮声不断响起,鲜红的灯笼更增添了一丝新年欢快的氛围。家中昏暗的灯光下,母亲在摆弄着10颗雪白的鸡蛋,塑料编织的篮子已被磨得破旧。经过约一刻钟地细心摆弄,10颗鸡蛋已安心的地被“藏在”糠中。
“冬天了,家里的母鸡不肯下蛋,不过还好,总算攒够了”,母亲说话间夹杂着满足和兴奋。我和姐姐的新年衣服都已经买好,只是自己还缺少一双过年的新鞋,母亲准备到县城参加年货集会。新年的母亲没有为自己添加一件新衣物,反而在严冬中穿着明显与气候不相符的棉衣,有点破旧,保暖效果想来也不会太好。
天蒙蒙亮,母亲便叫醒我,骑着“飞鸽”牌自行车载着我向县城方向艰难地“滑”去。坐在车“大梁”上的我,看着车把一边装有鸡蛋的篮子在没有规则地乱晃,内心的忐忑远超过冬季所带来的寒冷。
下了整晚的雪,加上冬天的严寒,不宽的马路在来往车灯的照射下“明”得发亮。不过还好,母亲的自行车技术好,一路上虽“险象环生”却也“有惊无险”。最终我和那十颗鸡蛋平安到达县城。
集市上各种年货让我应接不暇,可母亲却心有所思,站在路边焦急地等待着人们询问鸡蛋的价格。到了下午,年少的我依然沉浸在过年欢乐的氛围中,而母亲却心情沉重,早已没有了早晨时的信心满满,那十颗鸡蛋原封不动地躺在篮子里。眼看集市人已散完,母亲更加匆忙,带着我、推着自行车在集市上来回走着,眼神焦急,努力在寻找着什么。
不时,来到一家鞋摊前,经过漫长的“嘀咕”,母亲将那十颗鸡蛋小心翼翼地放到了鞋摊店主的篮子中,并高兴地从鞋摊上找到一双厚棉鞋让我试,期间不断询问着“大小合适不”“挤不挤”“暖不暖”的话。在得到我肯定的回答后,母亲高兴地为我包装起来,这时天色已经擦黑。
回家的路不是太远,却因为天气原因走得艰难,我和母亲依然走在那条“明”得发亮的道路上,回家的我依然坐在自行车的前梁,只是原来鸡蛋摇摆的位置多了一双新鞋,相比早晨,母亲说话的声音也高出了不少,抬头望去,母亲嘴边不停地“冒”出白气。
路上基本没有了行人,倒是路边家户的大红灯笼让我依然感受到新年的氛围。就这样,骑着自行车的母亲,带着年少的我,艰难地走在那条“明”得发亮的路上,远处的红色灯笼较之前明亮了不少……
“小伙子,你妈妈问你穿着这件衣服怎么样呢”,在售货员的提醒中,我的思绪被拉回现实。“妈,你觉得好看不?暖不暖和?”“倒是好看,就是有点贵,咱们再转转吧,买个便宜的就行”。
“姐,打包吧”。拿着新衣服的母亲在欣喜的同时却又在不停地念叨着“有点贵”。
看着头上丝丝银发的母亲,我双眼再次湿润。是的,有什么还能比母亲快乐更重要呢?
走出商场,街边的大红灯笼挂满道路两边,看起来,红得让人欣喜。我依稀记得,那年的冬天格外冷,而那个新年的我格外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