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页banner
您的位置:首页 > 详情页

万亿存款背后的“农”情厚义


来源:山西农信 作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02日]
分享至: 打印 大  中 

  核心阅读:早春三月,万物复苏。告别了旷日持久的“冬日”,山西农信重新沐浴在“春天”的阳光里。万亿存款成果来之不易,庞大数字的背后,是扎根“三农”的坚守、服务水平的提升、核心业务的创新,是用真情实意换来与广大百姓的“鱼水深情”。系统各级机构不断拓展金融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与客户打成一片,拉近感情距离,倾听百姓心声,让服务更接“地气儿”,用心用情用行用力,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向百姓展示山西农信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实实在在的成果。

  樱桃棚里话丰收

  “李姐,今年樱桃挂果不少啊!”

  “可不是嘛!今年的樱桃花开得早也开得好,肯定又是一个丰收年!”

  “什么时候能开始销售呀?还有资金方面的需求吗?”

  “快了,个把月吧!这些年多亏咱农商行的帮助,我家的大棚樱桃园才能经营得越来越好!”

  又是一年樱桃季。一大早,绛县农商行南樊支行行长带队来到樱桃种植户李大姐的樱桃大棚内,了解今年樱桃的生长情况。樱桃大棚内,一株株樱桃树枝叶葳蕤,流光溢彩,一片生机盎然。浓密的枝叶间,已经挂满了一簇簇、一串串珍珠玛瑙似的饱满的樱桃,果香四溢,满目丰收景象,正在疏果的李大姐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工作人员一边宣传普惠金融政策,一边与李大姐拉着家常,李大姐听后很高兴,主动邀请大家待樱桃成熟后来她的樱桃园品尝樱桃,并表示后期会将樱桃回笼资金存入该行。

  张大哥正在隔壁自家樱桃大棚里对樱桃疏果,得知南樊支行的工作人员来了,他急忙放下手里的活计,来到李大姐的樱桃园里,主动上前向工作人员询问金融政策、了解贷款产品,还不时提出多方面的金融问题。得知张大哥明年想扩大樱桃种植规模提高产量,还需要资金支持,南樊支行工作人员迅速打开电脑,通过“整村授信”信息系统查询得知,张大哥的信用和资产状况完全符合贷款条件,当即向他作出了增加20万元授信额度的承诺,助力张大哥在致富道路上走得更快更好更远。

  “农商行和咱樱桃种植户真是一家人啊!”张大哥高兴地赞叹道。一阵阵爽朗的笑声在樱桃大棚回荡……

  酿出致富“金蜜罐”

  晨露未散,只见一排排整齐有序的蜂箱排放在田间地头,成群的蜜蜂在花草间穿梭,忙忙碌碌地采花酿蜜,蜂农喜笑颜开地割蜂蜜,这便是柳林县留誉镇田间地头一景。

  “虽然今年这市场整体不景气,但养蜂的收成还真不错哩。”留誉镇养蜂户卫晓军一边高兴地对柳林农商行客户经理说着,一边向众人展示今年的成果,“去年在咱农商行贷了10万元‘惠农贷’,加上之前投入的5万元,现在我有100多个蜂箱,一年收入也从2、3万元增加到现在8、9万元呢。”

  卫晓军以前的主业是修摩托,可近几年摩托生意一直不好做,就想着转型创业做点别的事情,但自己接触养蜂时间也不长,再加上家中光景一般,每当开门向亲朋好友借钱,都被婉言拒绝了,所以迟迟没有行动。去年初,柳林农商行在留誉镇召开普惠金融“惠农贷”推广会暨“诚信柳林”发布会,客户经理在走村入户过程中,向卫晓军讲起了“惠农贷”的各项优惠政策,这一次,卫晓军下定决心开启他的“甜蜜事业”。

  终于,他鼓足勇气走进柳林农商行留誉支行的大门,本以为农商行会像他的亲朋好友一样拒绝他,没想到在得知他的创业思路后,该行客户经理立即和他一起考察了养蜜蜂选址地,最后向他发放了一笔10万元的信贷资金。低投入、高产出的养蜂事业,仅仅经过一年多的发展,他的年收入已达到8万元以上,实现自主创业致富。

  创业梦圆“莎泉岭”

  “莎泉”是山西广灵壶流河发源地,因村中南部有天然涌出泉水,故名“莎泉村”。“全国模范退役军人”高养利的公司和园区就座落在村东地势较高的山地莎泉岭上。

  1977年,高养利出生在这个小村庄,经历了父辈们传统农业劳作的艰辛,他从小就萌生出改变传统农业种植、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梦想。

  2009年,在广灵县联社120万元“青年创业贷”的支持下,他租赁本村莎泉岭的35亩农民承包连片地块,建起了28座标准化食用菌种植日光温室大棚,当年产销优质黑木耳10余吨,净收益8.8多万元,完成了由小型试验向规模种植的华丽转身。从此,他便与农信社结下了不解之缘。

  高养利的创业之路充满了艰辛与坎坷。2015年,他培育了50万袋香菇菌棒,由于技术不过关,加上局部气候原因,香菇产量低,品质差,市场价格上不去,一下子赔了80余万元,在他一筹莫展之际,农信社雪中送炭,增添了他坚持创业的信心。

  自2009年起,无论是扩大生产规模还是技术改造,农信社都伸出援手给予支持。十几年来,广灵县联社累计投放2000多万元支持其公司发展壮大,目前公司已拥有固定资产达1900多万,园区面积达到1185亩,日光温室大棚250栋,制菌设备仪器,旋耕机、除草机等百余台(套),成为集销售、种植、加工、研发、培训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扶贫基地”,直接带动150多名农户脱贫致富,间接辐射带动周边乡村1000多名农户增收。

  大葱撑起“致富梦”

  “马上就要清明节了,这几亩大葱装车到河南就可以卖了,都是农商行的帮助才给我发家致富的机会啊!”

  “这些天要卖六元一斤,除去施肥、移栽、除草、雇工费,这几亩田一年能赚个万把块钱。”忙着装车、上称的李大哥喜滋滋地跟闻喜农商行工作人员分享道。在大多数人眼里,葱是配菜,但在李大哥的心里,大葱是为他带来财富的宝贝。

  家住裴社乡宋家庄的李大哥,前些年搞大车运输,长期在路上奔波,成本大、收益小,自2020年疫情以来,他一直琢磨着找一个可以照顾家庭的工作。

  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李大哥能想到的便是回归农业,看着村里人都在种植大葱,收成可观,便想自己也可以利用之前做货物运输时积累的人脉,做大葱外销生意,打定主意后,便开始计划租地种植大葱,扩大规模,奈何被资金短缺绊住了手脚。

  2020年5月,闻喜农商行实施“整村授信”助力春耕备耕,李大哥第一时间给裴社支行打去咨询电话,客户经理迅速开展调查,走访查看种植基地,经调查符合贷款条件后,该支行迅速给予资金支持,有了3万元额度的“授信卡”,李大哥的大葱种植事业有声有色地办了起来。

  目前正值大葱价格上升期,李大哥的大葱也源源不断地销往河南、成都等地,每到种植、移栽与收割的季节,都需要请人帮忙,最多的时候有20至30人在地里干活,这笔雇工费对于李大哥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他又想到了农商行,并将自己想要扩大种植基地的想法告知客户经理,客户经理在了解情况后,当天便把他的授信额度提高到5万元,一次授信、循环使用、随用随取、不用不计息,为他壮大大葱事业提供了有利的资金支持,同时,也给当地的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望着眼前这一大片郁郁葱葱的大葱,李大哥的脸上露出希望的笑容……

  (综合任卉、李小军、赵多献、樊淑华报道。统筹:任飞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