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页banner
您的位置:首页 > 详情页

关于低效网点优化整合转型的调研报告——以长治农信社基层网点为例


来源: 作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1年08月16日]
分享至: 打印 大  中 

  随着金融改革不断深入,伴随着银行线上业务的飞速发展、消费者行为的转变和经营成本的不断提高,银行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不少农信社出现业务规模小、客户数量少、业务增长乏力的低效网点。笔者结合实际,从存在问题、产生原因、解决路径等方面给予探索,推动农信社低效网点优化整合转型。

  一、近年来商业银行网点数量变化情况

  据悉,各家商业银行从经营成本、经营利润等方面考虑对网点逐步压缩,2016年至2020年,工、农、中、建、交、邮储六大银行已累计减少网点2667个。相反,各农商行依然采取积极扩张策略,寻求更高市场份额。以长治市辖为例,辖内农商行网点数量从2016年324个增加至2020年341个,净增17个。现如今,实体网点已达到饱和状态,低效网点问题突出。

  二、全辖低效网点基本情况

  根据前期营业网点营运排查情况分析,同时对近两年来网点业务日均笔数进行比对,低效网点情况如下:

  ——从网点数量来看。截至目前,长治农信社低效网点共37家,占全市网点总数的10.85%。城内低效网点7家,占低效网点总数18.92%;乡镇低效网点30家,占低效网点总数81.08%。

  ——从人力资源占用来看。37家低效网点共占用人力289人,低效网点平均人员9人(含网点负责人、运营主管、综合柜员、大堂经理、客户经理、保安、厨师)。

  ——从经营数据来看。辖内低效网点平均利润总额-153.25万元,最低-507.88万元,最高18万元,平均日均笔数22笔,日均最低7笔,最高30笔,存款规模1亿元以上的5家,存款规模1亿元以下—5000万元以上的18家,存款规模5000万元以下的14家。

  ——从周边客群数据来看。辖内低效网点平均客群数为4000人,周边客群4000人以上14家,4000人以下23家;服务群体年龄50岁以上接近62%。

  ——从岗位薪酬数据来看。在机构网点岗位平均薪酬最高的农商行,低效网点各岗位平均薪酬占机构平均薪酬的60%;在机构网点岗位平均薪酬最低的农商行,低效网点各岗位平均薪酬占机构平均薪酬的73%。

  三、低效网点分类及成因分析

  通过调研发现,低效网点形成原因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一)政府规划乡镇撤并,相邻网点服务区域重叠、客群相近导致存在低效网点。此类网点设点时是乡镇所在地,乡镇与乡镇距离过近,后因政府通过撤乡并镇规划整合,导致服务交叉、重叠。另外就是设点时正逢乡镇经济较好时期,故同乡镇设两个或两个以上网点,而目前,区域经济下滑,人口减少。

  (二)因城乡收入、就业机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差距,致使人员净流出,形成低效网点。农村劳动力持续流向城市,农村地区特别是中小村落、偏远村落“空心化”加剧,常住人口不断减少,导致客户群出现断层、业务需求单一,营销陷入困境,网点业务发展过缓,从而形成低效网点。

  (三)产品供给、服务水平整体不能及时满足当地客户需求、消费习惯,形成低效网点。从产品供给角度来看,产品结构单一,客户消费选择受到局限。从价格力度上看,理财利率等较周边银行偏低。在服务水平方面,部分员工对本行产品不熟悉,对网点辐射范围内竞争情况“摸不透”,对周边商户、客户的经营情况“吃不准”,再加上负责人不作为等因素,形成低效网点。

  四、低效网点下一步优化管理建议

  (一)要在“控成本、增效益”上下功夫,在“善管理、多创新”上动脑筋。针对不同类型的网点要实施差异化管理,从考核指标、人员分配、制度执行等方面全方位进行考虑,通过搭建线上线下金融与非金融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综合服务平台,将金融服务嵌入市场管理、医疗卫生、教育培训等社会生活之中。多与当地政府部门沟通,获得“第一手”资源和信息,制定个性化转型方案,实行“客户一对一服务,普通业务集中化服务,机动柜员实时进点服务”,实现利润最大化、人力资源最优化。

  (二)低效网点整合优化关键在“高管”,管理层是否认真研究、部署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虽采取错时错峰、外拓营销等模式进行整改,却仍停在“纸面”整改、“方案”整改,甚至有的农商行高管以成本难以压降、人员无法缩减、各项制度约束等为由,未能真正把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摆在“桌面”。管理层要摒弃“拖而不整、整而不改、改而不变、变而无果”的思维,选择有质、有效、有利、有绩方式,做好“顶层设计”,做到上下“一盘棋”,减少低效网点,轻装上阵,推动低效网点向智能化、轻型化、综合化、多元化发展。

  (三)低效网点整合优化要“理论联系实际”,网点要“减柜减人不减服务”。一是在开展金融业务的成本上、利润上“见实效”,在服务三农、小微、助力乡村振兴上“做文章”;二是用服务“活客”,用行动“刷脸”,要当好百姓的“服务员”“宣传员”甚至“送菜员”,让农商行成为百姓的“贴心人”“放心人”;三是整合周边网点资源,从重整、重塑、重构、重建等方面入手,结合“行星+卫星”式的网点群落化模式,减少部分网点的服务产品和服务,降低其网点功能,使其成为小型“卫星网点”,而由附近的大网点(“行星网点”)来对这些“卫星网点”的客户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或采取增设流动服务车等方式来改变现有的运营模式,进而优化出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