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乡村振兴,前提和基础是产业兴旺。系统各级机构立足当地产业发展,夯实产业根基,激发内生动力,加快推进乡村产业集聚发展,创新和优化金融服务和产品供给,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拓宽上下游企业融资渠道,构建综合化产业链服务模式,支持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以产业兴旺推进乡村振兴。
黎都:聚力金融创新 服务地方经济
本部讯 (张晓琳) “李总,您的100万‘农担贷’办下来啦。”接到黎都农商行客户经理的电话后,正在地里忙碌的长治县盛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俊玲心里热乎乎的。不久前,她还在为没有抵押物、没有担保方、贷不到款而苦恼,现在一个电话打来,她就可以立即着手完善农副产品流通配送网络。今年以来,黎都农商行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聚力金融创新,以新业务、新产品、新服务等创新动能,为乡村振兴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
“银担”合作服务好“三农”。该行与山西省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合作推出“农担贷”业务,主要针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种养殖大户、国有农场等农业项目,建立可持续、可复制、可防控的银担合作服务“三农”新模式,着力解决农业领域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同时,以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科技创新等为主要服务方向,利用好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加大对富民惠农的支持力度。
聚焦产业服务好“小微”。该行找准小微企业特色、亮点,为其量身定制信贷产品,每月制定信贷投放计划,对所辖服务区域进行划片包干、网格化管理,对包干区域内小微企业逐户建档并定期走访,发挥“短、平、快”优势,不断增强小微金融服务能力。
科技引领服务好“民生”。今年年初,该行信用卡网上申请业务开通,实现信用卡申请渠道的线上线下全覆盖,有效提升了客户体验及审批效率。截至目前,该行网上申请进件总量已达1.15万件,最快3天即可出卡。同时,该行全面打造“足不出户”一站式缴款新模式,依托晋享生活App,居民缴社保医保、手机费、供暖费用,甚至看直播购物,都成了“触手可及”的事情。
沁水:凝聚服务合力 支持产业发展
本部讯 (霍英东) 沁水农商行聚焦产业兴旺,积极联合县农业农村局、金融办等单位,构建政银企农“同向发力、同频共振”的联动机制,精准对接粮食、文旅、畜牧、蔬菜等产业集群名单客户,精研产品、精心服务,做到乡村振兴信贷资源优先安排、支持乡村振兴贷款优先发放、乡村振兴相关金融服务优先满足,凝聚服务乡村振兴的政策合力。
该行主动对接晋城市新大象养殖有限公司,联合郑村畜牧兽医服务站,协调召开郑村镇养殖大户银企对接恳谈会,帮助养殖户找市场、上规模、增效益,加大贷款投放力度,一次性批量授信小微企业互助贷款29户,授信金额1370万元,用信金额1265万元,助推地方畜牧产业升级。同时,围绕资源、产业和生态三大优势,持续加大涉农小微企业的重点扶持。一是调整信贷结构。对于已经建立合作关系,信誉良好,暂时出现经营困难的,采取灵活有效措施给予帮扶支持,做到不抽贷、不压贷、不断贷。二是开辟绿色通道。减少中间环节,缩短审批时间,满足辖内小微企业和乡村振兴战略项目“短、小、频、急”资金需求。三是提供特色服务。根据客户差异化需求,“量体裁衣”为小微企业提供特色产品和个性化服务,推出“公司+基地+农户”、上下游客户链合作等模式,积极探索开展应收账款质押、订单质押等贷款业务,以专业化的服务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种类的小微贷款需求。目前,该行已支持宏盛绿肥公司等一批小微企业,新增“三农”贷款1.52亿元,涉农贷款余额达17.22亿元。
河津农商行——创新打造“龙门”系列工作体系
本部讯 (杜克斌) 河津农商行立足地域“龙门”人文底蕴,着眼长远发展需求,积极打造多维度、场景式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载体。截至目前,该行已授信1.41万户,授信金额16.7亿元;已用信1.12万户,用信金额13.02亿元。
该行着力建设以“福、富、赢、惠、亮、享、跃、享、强、耀”为核心的“龙门”系列工作体系,覆盖增存揽储、信贷服务、“一卡四网”、整村授信、特色品牌、培育英才、交流互鉴、核心价值、榜样标兵、社会责任等十方面内容,全力开创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专的差异化竞争可持续发展之路。目前,该行《人才选拔方案》《团队考核办法》已付诸实施,启动了中层后备干部人才库建设,推出了“853”计划(即岗位划分为8个岗位类别进行培训,每周至少5天夜间培训,每个员工每月至少参加3次集中培训);网络服务正在市区乡村全面延伸,信贷支持项目有序推进,全面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地方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