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页banner
您的位置:首页 > 详情页

记忆中的年味


来源: 作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2年02月14日]
分享至: 打印 大  中 

  不知从何时起,对于过年不再那么翘首期盼,每逢这时在心底总会响起一个声音,“比起小时候,现在的年味越来越淡。”一时间觉得流光容易把人抛,发出韶光易逝的感慨。转眼,泛黄的日历把时间定格在年末,一场不期而至的大雪与春节撞了个满怀。曼妙的雪花映入眼帘,儿时过年景象在记忆深处喷涌而出。

  记忆中的年味是从舌尖上“妈妈的味道”开始。过了腊八,家里就开始忙活起来了。枣花、蒸糕与过年最配。头天晚上把面发上,第二天一大早拥挤的厨房就成了妈妈和邻居阿姨的战场。她们嘴上说着家长里短,手底的活一刻也不落下,白胖的面团在她们手中变得温顺,不一会儿,连枝带叶的“寿桃”, 籽粒饱满的“石榴”,栩栩如生的“老虎”排排坐到了案板上。我和小伙伴们会趁她们不注意,偷偷从面团上拽上一块,躲在角落,有模有样照着大人的样子揉捏。蒸锅里的热气腾腾,馒头的香味四溢,我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白糖,望眼欲穿等待馒头出锅。

  到了三十,年夜饭仪式感十足。撤下一年旧的碗筷,换上崭新的。平时难得一见的大鱼大肉也被精致打扮,盛装出席,牛肉、香肠拼成一朵花,青椒切圈作为凉拌菜的垫底。饭桌上,妈妈总要叮嘱每个人吃块“蒸糕”,嘴里还念叨着“年年高升”。全家围着餐桌一边看着春节联欢晚会,一边讨论着相声小品中的搞笑桥段,一边感慨着时代变化的日新月异,看着窗外绚烂的烟花,等待着新年的到来,想象着明天怎么能优雅而不失礼貌的收到压岁钱。“难忘今宵”的歌声响起时,我早已进入甜甜的梦乡。

  记忆中的年味是有声音的。初一叫醒你的不是父母,一定是窗外震耳欲聋的爆竹声声。不知是哪儿,嗖嗖两声,似乎给大家打了个样子;紧接着响动便从四面八方涌来,几道烟火窜天,一阵噼里啪啦便炸了个千树万树梨花开,斑斓的颜色瞬间在黑夜里无比夺目,亮如白昼。我便迫不及待地催促母亲煮着饺子。灶膛边,火光掩映得母亲的脸镀了金色,香喷喷的饺子在锅中翻滚着。饺子出锅后,父亲照例端出去三碗供奉列祖列宗。等祭拜过后,我便迫不及待地点燃鞭炮,炮火闪着亮光如金蛇狂舞,劈里啪拉地响着,升腾的烟花把年味燃烧,再燃烧……

  过年最激动人心的事儿莫过于拜年了。小孩们一个个兴奋地跑到爷爷奶奶面前作揖拜年,一句句新年快乐顿时惹得他们眉开眼笑,把早已准备好的压岁钱硬是塞进我们的口袋。之后,我们三五成群蹦蹦跳跳去找别的长辈拜年了。如今已过而立之年,在父母的眼中自己仍然是个孩子,过年带着女儿回到娘家,母亲照例准备两份红包。

  记忆骤止,悄无声息间时光荏苒,年味的记忆在华灯里层层叠叠,浓酽了往日时光和儿时情思,难以忘怀。

  物质匮乏的年代,年味藏在了大街小巷的吆喝中,藏在叮叮咣咣忙碌的厨房中,藏在人们喜笑颜开的问候中,我们期盼着、憧憬着。步入新时代,我们觉得年味长了脚,与我们捉起了迷藏,觉得它与我们愈来愈远。一家人挤在厨房里择菜、洗菜、切菜的场景被一通订餐电话所取代;走亲访友的拜年仪式被手机文字、视频拜年所取代;压岁钱变成了即时的红包到账。我们总是不自觉的用怀旧的心思去重享昔日过年氛围,殊不知年味早已有了新的方式和载体。

  年的方向始终指向家,年味的情怀永远是团圆的眷恋。将近年关无数游子背起装满乡愁的行囊随着春运大军踏上归乡路,只为父母在村口无数次的顾盼;春晚依旧是我们年夜饭不可或缺的一道大餐,过年永远寄予着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

  辞旧迎新,年味承载着我们太多的祝福与憧憬。虎年已至,愿山西农信社在王亚书记、理事长的带领下,农信员工虎虎生威,勠力同心越过改制化险的“拦路虎”,让提质增效“如虎添翼”,让山西农信社高质量发展虎力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