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页banner
您的位置:首页 > 详情页

堵截电信诈骗风险事件343起、帮客户止损403.72万元 山西农信社出实招守好客户“钱袋子”


来源: 作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2年04月01日]
分享至: 打印 大  中 

  省联社持续高度重视、积极防控涉诈涉赌业务风险,通过建立工作机制,严密工作举措,加强工作保障,构筑风险防控有效屏障,力争实现防控业务风险与保护客户财产的“双赢”。截至2021年末,全系统成功堵截电信诈骗风险事件343起,帮客户止损403.72万。

  完善工作机制,构筑风险防控屏障。省联社建立专项工作机制,成立专项工作组,不定期召开专项工作会,成员部门协同配合,共同推进涉诈涉赌风险排查与整治。2021年报送专项报告50余期,印发风险提示、可疑线索各约20期;全年组织专题会议4次,开展风险排查8次,集中管控涉案名单400余名。建立可疑线索处置机制,对日常监测及风险自查发现的可疑线索,由相关职能部门指导县级行社开展核查处置、采取风控措施,并将可疑线索报送监管机构、移送所在地公安机关。建立警银协作机制,派驻专人携权限进驻当地公安反诈中心合署办公,建立24小时运转的警银协作快速应急处置渠道,配合实现可疑线索的分析研判,高危人员的风险预警阻断,涉案账户的冻结止付等精准管控。省联社派驻人员全年查询断卡线索1000余条,风控高危账户50余户,协助抓捕涉案人员1人。建立信息共享机制,配合公安机关进行全省信息反馈、风险提示、案件警示等共享联动,实现系统内外信息交互共享。全省成立反诈骗工作组,不定期转发监管部门、公安机关、同业机构反馈的风险提示和警示案例,通过工作群组随时下发,第一时间提醒网点人员,全年共转发同业风险提示107条。

  严密工作举措,及时处置化解风险。省联社开展账户排查清理,对长期不发生业务且账户余额较低的低效账户、“一人多户(卡)”“一人多号”等进行了排查清理。建立账户分类分级管理,结合对公客户行业特征、企业规模和经营情况等,对企业账户、对公客户进行了分类。严格开户风险审核,联合反诈中心共同签发防范电信诈骗风险告知书,充分履行风险告知义务,防范各类虚假账户的开立。加强特约商户管理,入网前系统查询商户是否有风险信息,对受理终端所处位置开展实时监测,逐笔记录交易位置信息,有效管控交易区域。增强银行卡风险管理,上线信用卡智能业务管理平台,开通信用卡风险账户早期预警和额度动态调整功能,对信用卡风险交易实时联系持卡人进行提醒确认。加强手机银行、网银风险防控措施,在手机银行转账时,进行防范电信诈骗风险提示,设置异地登录时间过短的限制,使用设备指纹,在手机银行解绑、绑定更换设备时进行刷脸验证。优化完善系统功能,在“反洗钱工作平台”创建了8000余个公安机关认定的涉嫌账户黑名单,及时采取风险管控。在“客户风险交易监测平台”建立商户风险评估模型,将“晋享e付”渠道接入平台,分析商户交易数据,提升收单业务风控水平。

  加强工作保障,提升风险防控效果。全系统大力组织开展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跨境赌博专题培训、主题宣传、媒体宣教。2021年,全系统引导客户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注册用户9.2万人,开展“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2757次,组织网点、服务站点、特约商户宣传7777次,电子银行、自助终端风险提示18.56万次,借助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宣传951次,发放《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手册》17.45万份,宣传活动受众59.37万人次,有效提高客户的自我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多次与公安机关开展联合培训,引导提高员工发现可疑交易、处理可疑事件的素质能力。

  2022年,省联社将持续贯彻落实监管部门及公安机关涉诈涉赌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强部门联动,行业联防,上下联控,筑牢账户安全防线,守住客户“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