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县农商银行以打造园区支行“零欠息、零逾期、零不良”品牌形象,进一步带动全行资产质量逐步提升和县域信用环境逐步优化。截至6月末,该行实体贷款8185户、金额20.09亿元,不良贷款余额0.39亿元、不良率1.24%;到期贷款回收率99.5%,21日结息率93.01%,月末利息回收率99.94%。
党委班子勇担当善作为
从资源倾斜、管理执纪、队伍组建等方面竭力支持保障
该行园区支行开业至今,累计发放4.6亿元、3850户、34922笔贷款,五年如一日,始终保持“零欠息、零逾期、零不良”。该行党委班子以该支行的打造为龙头推动信贷转型,用典型引领、复制推广的思路,开展小微贷款投放和风险管控的本土化探索。
该行全面回收贷款权限,将调研学习流程模式和技术工具全面本土化,坚持“独立真实、交叉验证”的原则逐步建立完善风控模型,用“高压淬炼、高薪养廉”的模式管理队伍。同时,500万元以上贷款经董事会审批发放;贷款无论金额大小,放贷过程领导不干预,由负责的客户经理依照制度说话,激发客户经理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责任感。园区支行历任行长任前谈话由党委书记和纪委书记双线开展;在条线包联、班子包片、纪检效能监测过程中,多维度采集客户反馈、员工心声,确保信贷各岗位廉洁履职。此外,畅通员工晋升渠道,形成有为才有位的良性竞争机制,目前该支行已培养出1位副行长,3位支行行长及3位支行副行长,各部室业务骨干数名。
党委坚决重塑信贷文化
坚定应诉尽诉,内部约束、外部震慑,信用环境是基石
该行坚持依法起诉的刚性措施,坚决形成一笔、移交一笔、起诉一笔,做到“应诉尽诉”对逾期借款人形成强大的震慑力量,同时按照贷款清收的难易程度、贷款年限长短等实际情况,对现金清收与盘活清收奖励政策进行优化,最大程度规避道德风险,建立透明、阳光、清廉的放贷文化。持续加强与公检法等部门的沟通和对接力度,充分调动和利用各方资源,形成清非合力。诉讼移交时限逐步缩短,由原来的到期后1年内逐步压缩到1个月立案,立案件数也从高峰期的年150多笔下降到2021年的13笔。此外,紧密配合法院开展司法拘捕行动,促进县域信用环境优化,营商环境改善。
支行长一任接着一任干
从团队建设、客户管理、风险管控等方面创新工作模式
园区支行一是严格团队管理。员工报到第一课就是牢记“不喝客户一杯水、不抽客户一支烟、不拿客户一张纸,要易、要快、要好”“三不三要”原则。在日常工作、晨夕会等必提廉洁话题,固定客户经理廉洁自检议程;网点负责人自发要求在办公室安装高清摄像头,请求组织和员工监督;按季家访客户经理,发挥家庭助廉作用。二是创新风控模式。客户经理不仅是营销责任人,也是清收第一责任人,推行客户经理全流程负责制,做到“权责利”对等。同时,设置专职风控员,贷前履行风控职责,贷后建立回访制度,网点负责人也同步随机回访,了解客户经理履职情况,用制度约束促使客户经理严格按照员工行为准则履职。此外,存量客户坚持不续贷,全部采取收回再贷模式,对于低质量客户及时淘汰退出;每季抽选一定比例存量贷款,随机派发给新的客户经理进行转贷和维护,对于发现瑕疵的客户经理及时开展倒查和问责,解决贷款一手清、问题无法暴露问题。三是管理培养客户。真实把关客户准入门槛,严防员工道德风险,并提前告知客户要按时还本结息,使客户谨慎申请贷款,提前破除拖贷不还等侥幸心理。培养客户按时结息意识,严防利息逾期风险,对出现两次不能按时结息的客户建立“黑名单”,采取压缩贷款金额或退出机制,通过一年时间的“分类管理、分组收息”举措,该支行每月22日前自动扣款率在98%以上,24日前欠息全部清零。加强到期贷款风险提示,严防到期贷款反弹,每月底管贷责任人统计出下月到期贷款明细,提前一个月通知客户贷款到期日并提前介入清收转贷,前移风险关口。紧盯高危行业重点客户,严防集群金融风险,找准找对行业关键人,时刻关注特殊行业政策、市场、客户动态,提前准备,及早处理。
支行员工接续昂扬奋斗
坚定贯彻“廉清严实”要求,软文化升级硬约束
园区支行一是团队“荣誉感”赋能,“三零”招牌的创建,使员工头顶“光环”,接续坚守不破底线,正向反馈变成最高约束。二是队伍“凝聚力”催动,用奖励、荣誉、成长机会等提升员工,并组织柜面人员与客户经理一同开展“网格营销”、老带新一同解决问题等,促进队伍协作互补能力,凝聚团队合力。三是作风过硬“有底气”,与客户“清明”业务关系,确保后续贷款管理中不受干扰。四是衍发品牌“影响力”,新增客户有近一半来自客户转介,同时客户自动分层,质量较低的客户不敢登门;积极网格拓户、厅堂留客、服务暖人,组织“银商讲座”“小小银行家”等系列异业联盟营销活动,适时推出薪易贷、商易贷、助学贷、汽车贷等针对性信贷产品,不断扩大业务规模和品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