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今年以来,山西省农信社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及监管部门工作要求,制定出台关于稳市场主体稳经济增长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发展的十项措施,充分发挥农信系统点多面广、接近群众的地缘优势,加强普惠领域信贷支持力度,为“三农”和广大小微企业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服务,助力万千市场主体纾困发展、积能蓄势,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撑。
截8月末,全省农信社各项贷款余额7309.48亿元,较年初净增744.32亿元。其中:实体贷款余额5987.65亿元,较年初净增616.39亿元;涉农及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710.42亿元,较年初净增704.77亿元;涉农及小微企业贷款占比78.87%,较年初提高0.92个百分点,大额贷款占比较年初下降1.79个百分点。
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信贷供给稳步增长。省农信社引导各级机构主动对接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对照2022年省市县各类重点领域、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名单,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助力构建“一群两区三圈”城乡区域发展新布局。截至8月末,全省农信社系统支持重点领域贷款余额1002.64亿元,新投放321.90亿元,完成全年投放任务的160.95%。以太忻一体化经济区重点项目为切入点,持续开展项目对接,创新综合服务模式。截至8月末,太原和忻州拟签约太忻一体经济区建设项目41个,金额53.06亿元,已发放24笔、金额7.5亿元,助力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强势起步。针对省属国企特点组建专营服务团队,提供优质金融服务。截至8月末,支持全省国企融资达1189.36亿元。
做好延期还本付息。省农信社对受疫情影响严重行业和地区的小微企业等贷款合理给予展期或续贷,并优化贷款期限、还款方式,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调整规范续贷业务工作的通知,明确续贷业务办理基本条件和要求,并将抵押贷款续贷权限下放至市级机构,引导各级机构提高办理续贷效率,对于符合条件的客户,主动开展续贷业务评审,积极给予续贷支持。在清徐县疫情管控期间,清徐农商行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利用录制视频音频等方式,为因疫情影响无法到现场办理贷款或资金周转困难的客户办理了展期。
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省农信社出台支持市场主体抗击疫情恢复生产十条举措,帮助中小微企业加快复工复产。今年4月、5月为受疫情影响严重的批发零售、餐饮住宿等行业以及物资供应、蔬菜粮食生产等领域896户客户提供授信49.55亿元,贷款余额40.16亿元。同时,省农信社完善贷款利率定价模型,提高精细化定价水平。各级机构调整服务收费项目,包括降低银行账户服务收费、转账汇款手续费,取消收取支票工本费、挂失费,以及本票和银行汇票的手续费、工本费、挂失费,降低银行卡刷卡手续费等,推动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创新多元化金融产品服务
丰富信贷业务产品。5月26日,“晋享贷”小额贷款平台在潞州农商行上线运行。6月21日,平台在全省农信社推广运行,采用“线上+线下”模式,实现线上客户申请、风控准入规则校验、签订合同、绑定账户、用信和还款、线下受理与调查、风险评价与审批等功能。各级机构可依托该平台,向自然人客户发放用于消费或经营的小额信用贷款。截至8月末,已通过“晋享贷”小额贷款平台向客户授信34.64亿元,客户用信17.4亿元。省农信社推进供应链金融业务,起草供应链金融、应收账款质押融资、订单融资、预付款融资、动产融资等一系列业务管理办法,初步完成供应链制度体系建设。太原农商行6月份对神农原粮科技有限公司授信2亿元,拟以神农科技集团为核心企业开展农业供应链金融业务。在“政采智贷”业务方面,省农信社申请接入“政府采购云平台”,辖内108个县级行社可依托该平台,为政府采购供应商提供信用贷款。在吕梁市,吕梁农信开发的“吕梁贷”线上获客平台和信贷辅助系统关注量达50.09万,累计授信21.69万户211.49亿元。
加强消费金融服务。省农信社实施差异化住房信贷政策,对部分市住房按揭贷款首付比例进行调整,满足首套新建住房购买客户金融需求,促进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省农信社推广“大学生贷”“老兵贷”“巾帼贷”“再就业贷”等创业担保贷款产品35种,助力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等创业创新,贷款余额达8.55亿元。其中,个人创业贷款余额1.35亿元。
精准落实各项金融支持政策
用足货币政策工具。省农信社引导县级行社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等货币政策,加大支农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申请力度,强化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全省农信社共申请人民银行普惠小微贷款激励资金0.8亿元、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余额405.02亿元。在晋中市,农信系统将信用贷款支持计划纳入支农支小再贷款管理。今年4月,榆次农商行为山西海玉园食品有限公司授信3000万元,为企业纾困解难,注入资金活水。
用好融资担保政策。7月19日,全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改革后集中揭牌,我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市县一体化运营改革顺利完成。省农信社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与省融资再担保集团签署融资担保体系合作协议,108家县级机构和融资担保体系内机构实现共同准入,助力我省构建三级融资担保体系,创新银担合作产品,缓解市场主体融资难题,为“保主体、增主体、活主体、强主体”任务目标落实提供金融支持。同时,加快构建“1+6”供应链融资体系,推动涵盖农业龙头企业为“核心企业”的供应链金融落地,推进托管贷、活体贷、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信贷产品研发,精准满足不同客户的融资需求。
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
完善尽职免责机制。省农信社以个体工商户业务规程为基础,细化小微企业贷款业务流程,提升客户经理愿贷会贷技能,建立完善客观可量化的小微企业尽职免责细则,为客户经理松绑解压。同时,以信贷管理系统为手段,开展客户准入、贷前调查、风险评价、审批、贷后管理等全流程监测,增强客户经理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辖内忻州农信在办贷流程中建立“前中后台流线型”信贷管理体制,即前台加大营销力度,利用现场实地核查和收集的非财务信息,分析科创企业财务状况和偿还能力,推进客户准入;中台严格风险评价,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和合规审查标准,在防控风险同时推进贷款投放;后台从支付结算、人力资源等方面给予支持,以集约化管理方式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提升结算服务水平。全省农信社优化银行账户服务,运用技术手段为企业提供开户、变更和销户便利;落实支付服务减费让利政策,根据企业类型、商户类别,采取优惠、减免手续费和支付终端费用等措施,降低企业账户服务收费、人民币转账汇款手续费、银行卡ATM跨行取现手续费等经营成本;创新电子渠道服务方式,满足客户金融服务需求。
助企纾困,山西农信在行动
今年以来,全省农信社系统出台实施关于稳市场主体稳经济增长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发展的十项措施,深入开展乡村振兴“百行进万村 争创主办行”行动,在各级机构涌现出一个个创新金融服务、用心用情服务市场主体的生动故事。
故事一:“五个一”暖心孵化市场主体
今年以来,翼城农商行紧紧围绕市场主体倍增工程,推进“五个一”金融服务。截至8月底,该行累计支持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各类市场主体2071户,金额达16.93亿元。
一是开办“一次性”证照服务。今年2月份,翼城农商行与翼城县有关部门签订“政银合作”协议,通过遍布全县的24个营业网点,为市场主体办理企业注册、证照领取等业务,加速了市场主体孵化速度。二是创新“一揽子”综合服务。主动为客户提供账户开立、网上银行结算、代发工资、融资授信、金融理财等服务,满足市场主体多元化需求。三是研发“一系列”新型信贷产品。相继推出“果农贷”“富农贷”“福翼贷”“商翼贷”等贷款产品,研发“惠农e贷”网贷产品,满足全县种植业、养殖业、服务加工业及相关产业信贷需求。四是强化“一条龙”金融服务。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经营主体,使信贷服务贯穿农业产业链条各环节。五是助推“一体化”托管服务。翼城农商行对接全县农业生产托管主体,予以信贷支持,助推“三农”与农业生产托管企业“一体化”融合。
故事二:“肉牛贷”力挺文水特色产业
肉牛产业是文水县的支柱产业,也是吕梁市重点打造的乡村振兴产业项目。为解决产业融资问题,加快培育一批肉牛专业养殖户和家庭农场,文水联社针对全县养殖户制定专属产品——“肉牛贷”,授信额度从5万元到300万元不等,客户可选择信用、担保、联保方式,从申请到放款总共不到5天。助力乡村振兴“百行进万村 争创主办行”行动实施以来,文水联社新增肉牛养殖贷款投放金额突破一亿元大关,支持养殖户469户。
下一步,文水联社将结合“产业+”的支农模式,打通饲养、饲料供给、销售、深加工等产业链通道,加快推进“整村授信”,以肉牛产业带动县域经济多元化发展。
故事三:“红马甲”织就大网络,好政策纾解融资难
爽人的初秋凉风吹走了长夏的炎热,永和县王家坪村的万兴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厂区内却仍是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象,欢声笑语不时响起,机器有序运转,工人们各司其职,一箱箱包装精美、鲜嫩可口的食用菌被装车、流转。
“咱们的食用菌绿色健康,很受大家的欢迎,现在资金充足,销路不愁。”永和县万兴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法人白虎平说到,言语中流露着对增收致富的信心。回想起合作社的起步阶段,资金问题让白虎平频频犯愁。一次,在村委举办的授信现场会上,白虎平看到身穿红马甲的永和农商银行客户经理正在讲解“创业担保贷”,不仅有20万元的信贷额度,还有全额贴息的政策,白虎平立刻上前咨询并向“红马甲”们说明了自己遇到的难题。了解情况后,永和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第一时间对接县人社局,并设置专人协助白虎平完善手续,提交审核,以最快的速度为万兴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提供了20万元的信贷资金,并通过政贴息政策,减免了信贷利息,极大的降低了合作社的融资成本,为合作社发展注入有力的金融驱动。
近年来,身披红马甲的永和农商银行客户经理驰而不息的开展上门服务,持续深入田间地头、小微企业、村委社区,构建起完善、畅通、高效的服务网络,使普惠金融的暖流席卷永和的各个角落。通过“产品创新+政银联动+暖心服务”的工作思路,永和农商银行在助力小微企业发展方面更加精准到位。截至目前,永和农商银行累计与乡村振兴局、农业农村局、畜牧发展中心等13个职能部门达成合作;累计在村委举办授信现场会100余次,覆盖全县所有村委;为全县6572户群众办理授信,授信金额达到94238.39万元,用信金额达到78135.33万元,用信率为82.91%,带动农户户均增收1000余元;累计投入34402.67万元的信贷资金帮助966个小微企业渡过难关、顺利复工复产,充分彰显了助力乡村振兴主力军的担当使命。
故事四:“金融村官”畅通金融活水
柳林农商行围绕“党政所需、农村所缺、农民所盼、农信所能”,着力营建“党建+金融”服务新模式,着力构建政银企沟通桥梁,建立政府和银行互派“金融村官”和“金融顾问”机制,将国家政策与农商银行业务经营充分融合,共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
当地政府和农商银行互派“金融村官”“金融顾问”30人,有效打通了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梗阻”。在此基础上,该行以产业振兴为抓手,以支持小微企业为重点,发挥互派人员专业优势,构建“农商银行+村集体经济+致富带头人+农户”产业发展模式。截至6月末,共授信小微企业91户、金额达5.62亿元,逐步形成了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
故事五:整村授信带动果业经济
临猗农商行组织全辖100余名客户经理,掀起“进乡村争创主办行”热潮。该行北辛支行开展整村授信,提高金融服务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位于北辛乡东卓村的刘长青,现有7个水果储藏库,共计400万公斤库容,年果品销售收入将近3000万元。今年,北辛支行了解到刘长青新增加了库容,更新了果库设施,根据“果库+经纪人+支农再贷款”模式,将其贷款金额提升至150万元。刘长青逢人就说:“有农商行信贷资金撑腰,咱创业有信心!”
今年,临猗农商行为200余位果库经营者提供支持,累计发放3亿多元果库贷款,为临猗果品储藏市场提供近90%的金融支持,带动了8个果业乡镇经济发展,惠及果农5万多户。
故事六:网格化服务助力特色产业发展
今年以来,临县联社对县域香菇产业链276户企业以及合作社、102家电商运营主体、碛口古镇232家旅游产业链商户都设立专职网格员,重点对2400余户纳税评级小微企业、县政府“进企入村”130户重点企业进行扶持,实现应扶尽扶、应贷尽贷。
在临县玉坪乡李家坡底村,山西富之源菌业有限公司建设香菇产业园区,临县联社主动上门服务,办理了490万元贷款。眼下,香菇产业成为李家坡底村群众致富的支柱产业。山西宝珠山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是临县最大的电商企业,年转化红枣2500吨、原核桃1800吨。今年,临县联社把企业贷款额度从200万元提升到485万元。他们还把服务链条向外延伸,及时对接临县籍异地商户和外出务工人员,今年以来为临县籍太原客户投放贷款905户、708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