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随着利率市场化水平的提高,存贷利差持续收窄,同时内部运营成本的居高不下,使得中小农商行效益提升面临严峻的内外部环境压力,给银行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永济农商银行深入贯彻落实山西省农信社“改革化险、控本增效”的总体战略部署,从强化费用管控入手,深入探索财务精细化管理方法,推动低成本运营成为提质增效的有力抓手。
健全费用管控制度,扎紧“篱笆墙”
在管理中有一名话“制度管人、流程管事、文化管心”。该行从健全制度入手,不断强化过程管控,使全员树立“制度先行”理念,逐步形成了“凡事讲规矩,操作讲流程”的合规氛围,彻底从员工的心里扎起了“篱笆墙”。先后制定了《永济农商银行财务支出管理办法》《永济农商银行财务预算管理实施细则》等制度,为费用管控提供坚实的内控基础。《财务支出管理办法》明确了费用类别、标准、支出和审批管理及凭证要求等,《财务预算管理实施细则》从预算的编制、执行和调整、控制和考核等多个环节对费用预算进行管控。每年的11月份都要对次年的费用进行全面的预算,从网点到项目,从人工到品牌,从日常开支到固定资产,都要严格从制度出发,扎紧费用管控的“篱笆墙”。
提升费用管控水平,织密“技术网”
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也是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该行积极配合省市联社财务系统的探索与建设工作,率先参与财管系统、成本分摊系统的建设、开发、搭建等工作。依托财管系统对费用预算和报销进行全流程管控,实现了对费用预算的编制、执行和控制,对费用报销的审批和自动化账务处理。依托财管系统、成本分摊系统及FTP系统做好费用精细化管理,实现了从费用预算到管控再到分摊考核的全流程科技化、自动化和精细化管理。借用科技的大数据分析,极大实现了“精准滴灌”,费用管控更加清晰化,改变了以前的“雾里看花”、费用管控“一刀切”的想当然局面,织密了费用管控的“技术网”。
盯紧费用管控关口,念好“紧箍咒”
为确保全辖费用的科学化、规范化、效益化管理,真正让费用成为各项业务发展的助推剂,让全员树立“费用即效益”的理念,该行着眼关键环节套上了“紧箍咒”。一是把好预算编制关。严格执行财务预算编制规定,通过召开全行预算规划会,研讨制定全年工作目标后,开展收支预算和费用预算的编制,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依据财务管理关系,层层组织做好财务预算编制工作。二是把好执行审核关。在费用预算方面,本着“有预算才列支,无预算不列支,超预算在预算范围内列支”的原则,依托财管系统实时跟进、实时监测、实时控制,切实发挥预算“指挥棒”作用。在费用列支方面,实施总额控制,其中:对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广告费等重点费用采用刚性控制。同时,严控集中采购流程和报销凭证。对10万元(含)以上30万元以下的工程类、货物类、服务类及办公设备、家具用品、办公消耗品等项目费用和30万元(含)以上工程类、科技信息类采购项目费用的审批、验收程序和费用报销凭证进行了更加明确严格的规定。在费用审核方面,财务审核人员严格按照会计核算信息质量要求参与会计活动,本着真实性、相关性和合理性原则对报销凭证进行审核,严把票据审核关,对发票要素、凭证附件、佐证资料审核要确保完整、齐全合规。三是把好事后监督关。一方面强化费用预算分析与考核,按季下发预算执行通报,强化费用预算管控。要求涉及到的预算执行单位对发生偏差的业务及管理费科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原因分析,坚持以收定支,量入为出,兼顾规模、效益与质量的综合平衡。另一方面按月开展财务自查、按季开展财务检查,按月对费用支出、手续费支出等进行自查复盘,发现问题,积极整改,开展费用报销“清零行动”,按季开展财务风险防控交叉检查,实现了费用列支的规范化,业务违规差错显著下降。四是把好效益考核关。将全部费用考核与经营收入、FTP利润、网点费用等进行统筹结合,挂钩考核,实行按月通报,按月兑现,按季评比。对每月费用超预算的下发预警通知书,每季对费用节省较多的实行绩效奖励,极大激发了全员增收节支意识,念好费用管控的“紧箍咒”,杜绝“跑冒滴漏”,全方位推动财务工作实现了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