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页banner
您的位置:首页 > 详情页

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


来源: 作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19日]
分享至: 打印 大  中 

  五十五年不长也不短,它流逝的是三代农信人的青春岁月。

  悟透“背包精神”初衷

  坚信农信立业之魂

  1968年,姥爷参加工作,2008年姥爷退休后,就经常听姥爷讲他们那时候的故事,据姥爷回忆说,那时的农信社规模很小,工作环境艰苦,一张木桌、一把算盘、几册账本、一个挎包、一辆自行车、一个人,就是一家“农村信用社”的全部家当。那时的姥爷,上山下乡时总肩挎一个黄背包,凭着对农信事业赤诚的情怀,全靠一辆自行车跋山涉水,不怕山高路远,不畏风暴雨骤。或许正因如此,才铸就了农信人勤劳朴实、正直善良、甘于奉献的敬业精神,用背包承载百姓希望,用笑容载满真诚服务,身体力行把金融政策带到了千家万户。

  传承“背包精神”初志

  坚持农信守业之本

  1990年,19岁的母亲接过姥爷手中的算盘,也进入了农信社工作。母亲在基层工作多年,我的童年几乎是在信用社的院里长大的,也亲眼见证了她在自身平凡岗位上的认真尽责,她把34年的青春年华全部献给了热爱的农信事业,那时夜间值班是常态,所以常常不能按时回家,更没有时间多陪我,而在工作中,每到一个网点,周边渐渐认识母亲的人也越来越多,每一声热情的问候,都是对她工作的肯定,更是对农信的赞许,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急,与客户之间也建立起了强大的信任,而这份信任,已然成了妈妈最引以为傲的情感。

  践行“背包精神”初心

  坚定农信人创业之路

  2015年,我有幸加入长治漳泽农商银行,正式成为我们家第三代农信人,而当我真正踏上农信的岗位,以一个新的角色、新的视角重新审视这里时,我才对农信事业有了切切实实的认识与情感。现如今,姥爷早已经退休多年,妈妈也正式退休,他们带给我的是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是真真切切对农信事业的热爱和忠诚。如今,农信社的业务发展从单一走向多元,从手工走向科技,从“草根金融”走向地方金融,变的是日新月异的产品和服务,不变的是农信人服务三农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