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奉献,能吃苦……在任何地方都是值得称道的品质,在这里却是一种惯性;当先进、拿第一,走前列……在任何地方都是值得夸耀的成绩,在这里却是一种惯性;被客户信任、牵挂、惦念……在任何地方都是值得赞美的故事,在这里却是一种惯性。走进尧都农商银行尧庙支行,你会发现它既非凡又平凡。说其非凡是因为你只用一眼就会被它身上如此多的“好习惯”而吸引;说其平凡是因为你定睛细看会发觉这些“好习惯”在每一个农信人身上都或多或少的有迹可循。惯性,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速成,而是脱胎于日复一日的坚持。
早上7:40,张丽娜照例在尧庙支行营业厅给她的团队开晨会,从柜员到营业经理再到网点负责人,这样的晨会她已经参加了21年。她说自己习惯了在晨会中开始新一天的工作。
上午9:00刚过,茹华斌像往常一样和营业厅内的每一个客户热情的交谈,临了总不忘说一声“有需要帮忙的您联系我”。13年来,不善言辞的他习惯以这样的方式表达对客户的关心。
下午15:00左右,总能在熙熙攘攘的新百汇市场遇见一个高个子的农信人,他走到哪里,哪里很快就能聚拢起一群商户。商户们说,他们已经习惯了和“信用社的大个子老哥”聊天。这个“老哥”叫弯旭峰,他也习惯了每天都“泡”在商户中间。
晚上18:00后,刚刚下班的冯媛总要去客户店铺中“转上几圈”,“晋享e付”用的顺不顺?最近需不需换零钱?……班中没有时间外出的她就坚持用晚上时间走访客户。8年风雨无阻,她说已经习惯了这种节奏“每天不去客户店里一趟就感觉放心不下。”
这是一个普通的工作日,这是一群普通的农信人。普通到这样的场景在尧庙支行几乎每天都在上演,普通到你或许难以相信接下来要叙述的事情就发生在他们身上。作为尧都农商银行历史最为悠久的网点之一,尧庙支行向来以出成绩、出经验、出口碑而闻名远近,但受疫情冲击,该支行业务在2022年受阻严重,对公存款一度下降5亿元,在该行综合考核排名一度垫底……
面对“泰山压顶”的形势,但这群普通人却丝毫没有颓废惊慌的样子,不躺平、不埋怨,更没有人想法子调走,所有人都憋着一股劲,瞪大眼睛盯目标,想尽办法赶进度,仅用一年,该支行就强势反弹,一口气拿下尧都农商银行上半年和二季度综合得分第一的“双料桂冠”。有上门取经的人问“他们靠什么?”支行行长王英杰干脆的回答“靠惯性!”
惯性源于传承 植根内心的负责
好习惯是养成的,更是传承的。说起传承,尧庙支行没有谁比张丽娜更有发言权。这个41岁的营业厅负责人,从参加工作开始就在尧庙支行。张丽娜快人快语,甫一落座,“老尧庙人”身上的利落劲便扑面而来。“尧庙支行的传统,说专业点是负责,说通俗点就是团结。”据张丽娜讲,在尧庙支行干什么事都特别踏实,因为你身边的同事就是你最坚强的后盾。“我印象最深的是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因为业务还不够熟练,每天晚上柜台轧完账就到9、10点了,但不管到多晚,我的师傅邵志华、苏萍等等,都在旁边陪着我,直到看见我碰好账后才放心回家。”张丽娜说,看见师傅在旁边,自己就感到有依靠。“师傅就是徒弟的一面镜子,师傅怎么做,徒弟就怎么学。”张丽娜从那时起就暗下决心,将来要把从“老尧庙人”身上学到的好作风全部传导给年轻的同事们。如今,从每早风雨不落的主持晨会到周六寒暑不避的走访客户,从每天最早来到单位做班前准备到每晚等着最后一名同事下班才回家,在年轻同事眼里,曾经“依靠”师傅的张丽娜俨然已经成了他们的“依靠”。在尧庙支行,负责是扎根内心的品质。
惯性基于回馈 为客户着想的本能
“小冯,每天手机银行转账限额是多少?”“小冯,‘晋享e付’小喇叭怎么申请?”“小冯,这两天怎么不见你来店里,是不是有什么事,需要我和你姨帮忙吗?”……“王叔,我没事,就是最近行里事多出不去,您着急吗?不急的话,我把您有可能和银行打交道的业务全写到一张纸上,今天下班去店里给您带上。”8年前,在一次下户宣传中,冯媛认识了经营制衣店的王师傅,也就此结下了不解之缘。8年来,王师傅只要有银行业务就习惯性的找冯媛咨询,不仅自己找,还介绍朋友来。作为大堂经理的冯媛,上班时间电话微信回复了不算,下了班后还非要到店里给客户当面演示一遍才算完。一个习惯了“问”,一个习惯了“答”,“银行人”和“老客户”就这样“绑”在了一起。无独有偶,在新百汇市场,客户经理弯旭峰戏称自己“办公室就在市场,岗位就在客户中”,他说每天即使帮客户个小忙都感到非常充实。从受理贷款申请到科普反诈知识,从介绍银行产品到分享经济信息,甚至到为商户疏导家长里短,新百汇的商户们已经习惯“有啥都和弯哥说”。这不,听说笔者来采访弯旭峰,卖办公用品的王老板、经营床上用品的牛大哥、开茶叶店的小柴经理等等商户争相讲述“农信弯哥”平日里的暖心时刻。“发自内心的盼着客户好”这是弯旭峰和冯媛不约而同的想法,在尧庙支行,“为客户着想”已经成了一种本能。
惯性成于拼搏 无需鼓舞的斗志
张丽娜说,“老尧庙人”的字典里就没有“认输”这个词。去年业绩低潮的时候,张丽娜和她的伙伴们也是一如既往的斗志十足。“存款得分上不去,我们就要在其他指标上顶格拿分。”贷款从营销到投放,“晋享e付”从布放到激活,营销从周围“两公里”到“三公里”……鞋跟越磨越平,他们的服务半径却日渐扩大;汗水模糊了双眼,他们在客户心中的印象却日渐清晰。有一份力就出一份力,能干到150%就绝不会满足于100%。当有人感叹尧庙团队就是能拼时,张丽娜却好像并不以为然“排名靠后了,大家脸上都没有光,还不拼等什么。”拼搏不是尧庙人的个性而是他们的惯性,顺境逆境皆如此。随便举一个小事为证,今年7月份,茹华斌所在的前进网点因为“晋享e付”核销券一度排名落后,当该支行负责人把这一情况通报给大家时,大伙自觉排班,自己给自己定目标,每天完成15个才下班,结果不到20天时间就超额完成目标。一群人,一条心,一起拼,在尧庙支行,惯性就是无需鼓舞的斗志。
声调不高但自透着一股力量,尧庙支行的惯性难道不就是这样吗?根植于内心的团结,为客户着想的本能,无需鼓舞的斗志,骨血中流淌的进取……没有山盟海誓的震撼,只有涓涓细流的坚韧。滴水穿石,化风成俗,习惯在日久天长间成为传统,用弯旭峰的话说“这些好习惯已经成了尧庙人的习俗了。”
又岂止是尧庙支行,又岂止是尧都农商银行,这些好习惯难道不正是山西农信人的“习俗”?难道不正是山西农信历久弥新70载的“精神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