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页banner
您的位置:首页 > 详情页

新闻宣传伴我成长


来源: 作者:左云农商行/魏晓峰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03日]
分享至: 打印 大  中 

  2018年的夏天,我怀着无限的憧憬进入总行办公室从事新闻宣传工作,转眼间已有近六年光阴,从刚开始的摸索前行,到后来的逐步适应,再到如今的慢慢喜欢,一路上的碰撞与成长,让我在新闻宣传这条道路上拾忆点点收获。

  新华社一位资深编辑曾经说过,搞新闻报道如同打仗一样,也有个战略战术的问题,“着眼太高,想法太大”会导致写出来的一些东西华而不实、空洞无物,一些“套话”“官话”频频出现,让自己的新闻稿件缺乏可读性、借鉴性,所以在战略上要把握好“大主题”,在战术上则要选择“小切口”、切忌“大切口”。这话很有道理。比如:我们常说“乡村振兴”,这是一篇大文章,包括了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等多个方面,如果我们围绕这些主题去写,我们很难去找到自己切入点,但如果把这篇大文章选好角度、小处着手,效果可能就会立竿见影。比如:可以从大家关注的农民增收致富入手,讲讲农商银行支持客户前后,农作物的产量翻了几番,养殖的动物多了几头等等,用最朴素接地气的“小切口”来彰显乡村振兴的“大文章”。

  脚上沾满泥土,心中才有力量。新闻宣传靠的不是天马行空的想象,更不是随意的揣测捏造,而是需要我们通讯员主动走基层、下一线,去挖掘典型素材、体会真情实感,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新闻宣传“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比如,我们要写服务就不能光写服务,我们要写一面锦旗背后的故事,我们要写上门办卡路上的泥泞,写冬日大棚里的生机盎然,写客户的点赞与泪水。我们要写发展就不能光写发展,要写员工班前班后的商圈拓展,要写清收不良路上坚定的信念,写晨夕会复盘总结的经验分享,写团队的昂扬与向上。

  在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几年时间里,我深刻体会到,新闻宣传工作不是“费虚功”,而是我们工作的“风向标”,他并非可有可无可多可少,而是我们凝聚人心、团结鼓劲、宣传正能量的重要源泉。未来,我将继续把“三农”情怀根植于新闻宣传中,用手中的笔去书写每一段带有温度的语言,用满腔的热情去记载和讴歌农信事业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