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农商行坚持党建引领,将党建与业务融汇贯通,实行双轮驱动作为推动发展的“制胜法宝”,抓住“牛鼻子”,打好组合拳,守好压舱石,立足多元化场景、多层次问题做实党建工作,避免虚化、弱化、形式化,蓄力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打造新质生产力。
“党建+文化场景”,架起连心桥
该行聚焦“三个清单”,深化“支部建在网点上”,从所在区域、业务规模、党员人数等多个维度,以三名党员以上网点为圆心,与10公里以内相邻网点设置联合党支部。联合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开展“每月一主题”、“一支部一特色”文化共建活动。围绕“四大文化”以及“家文化、暖银行”理念,切入员工厨艺大比拼、读书会、恳谈会等多种文化活动场景。聚焦员工关心、关注、关切的职业成长问题,由支部统一收集整理向党委反馈,并及时对相关制度和流程予以优化,立足一线需求,展开“培苗”行动和员工职业规划“陪跑”行动。重点针对山区网点员工、家中有困难的员工,由党员“一对一”结对子,由支部书记“点到点”帮扶的方式,解决员工实际困难缓解焦虑情绪,激发团队战斗力。
“党建+营销场景”,种下千粒粟
高平农商行努力打造全员营销和综合营销模式,依托党建推动员工营销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的迭代更新至关重要。该行完善制定从党委到支部再到每个党员的全口径考核模式,理顺联动营销以及共享式营销的工作流程,以支部为单位对辖内客户营销工作进行数据共治、半径共拓、市场共攻。一方面是整合优质资源,对接重点客户、重点单位,发挥支部内网点各自的地缘、业缘优势,力出一孔共同攻坚,并通过创新产品、优化服务、缩短流程等多种方式充分抓牢营销阵地,发挥“1+1>2”的作用,变“个体优势”为支部联动下的“核心优势”。2024年该行在营业部联合党支部的牵头带动下,联合多个办贷网点及条线部门,为专精特新企业定制专利权质押贷款产品投放贷款5500万元,并成功营销到企业及上下游账户,企业70%以上的资金流水在行内发生,“党建+”成效凸显。另一方面是针对营销力量不均衡的问题,由支部调剂,党员轮值“营销组长”,每周一、三、五组长开展协作式营销,借助兑换零钱、上门办理、晋享e付回访等服务载体,全面延伸营销触角,做实做细“五篇金融大文章”。
“党建+共创场景”,牵好一条线
党建脉络的增壮延伸不仅体现在内部工作上,更体现在外部通联上。该行始终践行共建、共促、共赢的理念,接好“三条线”画好“全景图”。首先是总行党委的上行连接线。总行党委对接市委市政府、各乡镇党委及街道办事处党工委,架好“连接桥”,牵起“沟通线”。党委班子通过开展节日走访、联席协作、金融互助等方式与辖内各级党政机关党委做好沟通对接,不断创优外部环境,为基层业务营销、整村授信、不良清收等工作拓局开路。其次是支部的中轴联动线。党支部对接辖内375个村支委、企业党委签订党建结对协议,以“乡村治理工程、助力乡村振兴工程、阳光办贷工程、协同共建产融对接工程”为共创目标,开展产品下沉、资金下沉、服务下沉,通过定期与行政村支部开展普惠金融服务、志愿者服务、金融夜校等,拉近与百姓的距离,拓展各项业务的发展空间。同时组织开展金融夜校、金融大讲堂等集中式宣传活动,以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解金融知识,丰富乡村文化底蕴,提升居民的金融认知。最后是党员的脉络延展线。按照后台为前台服务、机关为基层服务、全员为客户服务的理念,机关党员下沉到基层党支部参与到党员结对共建工作,全行所有党员与行政村、企业党员携手共进,建立了党员示范区、党员责任区,共同开展了志愿者服务,参与乡村治理,开展整村授信、商圈创建等工作。同时,实行党员精准服务,开通快速办理渠道,为农民实行上门评议、上门授信、上门指导,打造授信快车道,不断提升金融的“温度”与“速度”,让党建优势转化为服务优势,为活跃消费市场,优化营商环境、整肃信用环境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