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农商银行2025年度工作会上,省农商行党委强调要聚焦“六个实现”突出抓重点,特别是在资产端,要持续发力供应链金融,鼓励更多机构试点先行,将服务核心企业与普惠金融结合起来,引导各级机构围绕本地特色产业,创新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
为此,今年以来,省农商行围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规范化发展,开展了多方面探索。
广泛开展行业调研。年初即组织各地市专题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摸底调研,并结合区域产业特色开展相关行业研究,全面摸底适合开展供应链金融的行业及意向客户,聚焦省内焦化、物流、钢铁、煤贸、白酒等特色产业开展积极走访,全面梳理本区域优势产业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潜力,全面了解供应链融资业务的竞争格局,引导各级机构不断拓宽服务视野,牢牢掌握业务发展主动性。
积极开展交流座谈。着眼全省农商行业务发展布局,对外方面,省农商行积极对接“中企云链”、毕马威等专业公司,科学研判发展形势,精准谋划发展总体规划及实施路径;对内方面,组织召开市域机构董事长座谈会,统一思想认识,坚定发展信心,着眼对公金融服务及供应链融资业务的融合发展,广泛听取各级意见建议。
建立健全业务制度。业务发展,制度先行。为全面准确落实监管部门对供应链融资业务的相关要求,省农商行主动开展同业交流,积极借鉴同业经验,结合系统发展实际,反复征求各级机构意见,制定印发了《山西省农商银行供应链融资业务管理办法(试行)》,从组织管理、准入管理、业务流程、业务要素、风险管理等方面,明确了供应链融资业务的产品特性及县级行社、核心企业、链属企业、第三方机构等准入标准。针对农商行省县两级法人体制以及本地化经营的政策要求,创新性提出行社协同、联合授信的业务联动模式,通过主办行社、经办行社的机制设定,确保了业务发展与合规要求的统筹兼顾,为规范化发展供应链融资业务奠定了制度基础。
设立考核激励机制。在大力支持省农商行前期确定的5家供应链金融试点地市业务发展的同时,为鼓励全系统各级机构主动担当作为,创新性开展工作,指导帮助各地市结合区域实际,同步开展供应链场景试点对接及业务探索,在年度综合考评方案中,省农商行设立了专项加分内容,鼓励试点机构先行先试,鼓励不同场景齐头并进,全力推动供应链金融应用场景多点开花。
高效配置准入流程。近期,为满足太原、晋城、运城等地市供应链融资业务发展需求,加快推动相关业务合作落地,省农商行依托前期成立的“机构金融部、零售金融部、科技信息部、科技信息中心”服务敏捷团队,持续强化部门协同,围绕业务加强联动,持续提升对基层行社的响应效率及服务水平,三天内完成了供应链融资业务合作方案综合评估流程上线,畅通了省市县三级业务快速响应机制,为供应链融资业务准入建立了绿色审批通道。
加快推进系统建设。相较于传统信贷业务,供应链融资业务具有“周期适配性强、交易频次密集、资金周转高效、信用保障多元”等显著特征,结合行业发展趋势要求,必须依托专门系统予以支持,依托线上化需求响应、流程化风控审核、标准化审批放款、智能化贷后监测等技术支持,提升业务办理效率及客户服务体验。为此,省农商行持续加快供应链金融系统建设,先后与多家系统建设供应商对接,充分采纳各家所长,不断优化系统建设规划,从可行性研判、系统建设需求提炼、现有业务系统对接、项目采购等方面同步发力,做实做细系统建设前期准备。同时,在系统建设过渡期,鼓励各试点机构采用现场风控、联合风控等形式,阶段性实行资金共管、人员派驻、长链财审等过渡方式,确保在供应链配套系统投入使用前业务平稳运行。
着眼下一步发展,省农商行将以更坚定的决心、更有力的举措,持续深耕供应链金融这片沃土,聚焦“六个实现”工作目标,充分发挥本地化经营优势,进一步挖掘特色产业供应链融资潜力,严格遵循已建立的制度规范,强化考核激励的导向作用,推动更多机构参与创新实践。充分抓住全省产业升级转型的大好机遇,紧紧围绕“五篇大文章”,将供应链融资业务打造为服务实体经济、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重要抓手,为全省农商银行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书写金融助力产业升级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