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页banner
您的位置:首页 > 详情页

金融活水浇灌“姜”山如画

——沁水农商行助力生姜合作社“种”出好日子
来源: 作者:沁水农商行 崔登科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07日]
分享至: 打印 大  中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三晋大地,沁水县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一片片姜田绿意盎然。生姜合作社的社员们早早来到田间,小心翼翼地查看姜苗长势,脸上洋溢着期盼的笑容。这片希望的田野背后,是沁水农商行800余万元信贷资金的有力支撑,是金融活水精准灌溉“三农”沃土的生动实践。

 一颗生姜的“金融旅程”

  “多亏了农商行的贷款,我们合作社才能扩大种植规模,引进先进技术。”生姜合作社负责人老张蹲在田埂上,轻轻抚摸着翠绿的姜苗,眼中闪烁着感激的光芒。去年此时,老张还在为合作社的发展资金发愁。随着市场需求增加,合作社计划扩大生姜种植面积,建设标准化仓储设施,但资金缺口像一道鸿沟,横亘在梦想与现实之间。沁水农商行客户经理在走访中了解到这一情况,立即展开深入调研。他们发现,该合作社管理规范,市场前景良好,只是缺乏有效的抵押物。针对这一痛点,该行创新担保方式,简化审批流程,很快向合作社发放了800余万元贷款。这笔资金如同及时雨,让合作社焕发新生。他们不仅扩建了900亩生姜基地,还引进了节水灌溉技术和有机种植模式,建设了1000立方米的恒温仓储库,实现了生姜的错季销售,大大提升了产品附加值。

  深耕三农润泽百业

  生姜合作社的故事,只是沁水农商行服务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该行累计发放涉农贷款达32亿余元,这些资金如涓涓细流,渗透到县域经济的各个角落。在信贷投放过程中,沁水农商行始终坚持“三个优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先、特色农业产业优先、农业产业链延伸优先。他们组建了专业的“三农”服务团队,走村入户,深入了解农户需求,量身定制金融方案。针对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该行开辟绿色通道,推行“限时办结”制度,确保不误农时。同时,积极推广“亲商贷”“亲民贷”“乡村振兴贷”等特色信贷产品,有效解决了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金融创新破解融资难题

  面对农村地区抵押物不足的普遍问题,沁水农商行勇于创新,打破传统信贷模式的桎梏。他们积极探索“农业保险+信贷”“应收账款质押”“农业设施抵押”等创新担保方式,有效盘活了农村沉睡资产。同时,加强与融资担保公司合作,构建风险分担机制,为更多农业经营主体打开融资大门。在服务手段上,该行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发展线上信贷业务。农户通过手机APP就能完成贷款申请、支用、还款全流程,享受“指尖上的金融服务”。这种便捷高效的服务模式,极大地提升了农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满意度。

  产业兴旺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金融活水的精准灌溉,催开了乡村产业的绚丽花朵。在沁水农商行的支持下,当地不仅生姜产业蓬勃发展,蔬菜大棚、小米、核桃、中药材等特色农业也蒸蒸日上。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壮大起来,产业链不断延伸,价值链持续提升,推动了农业提质增效。更令人欣喜的是,产业的兴旺吸引了越来越多年轻人返乡创业。他们带来新理念、新技术,为传统农业注入新活力,形成了人才回归、产业振兴的良性循环。“过去我们村很多人在外打工,如今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增收,生活越来越有奔头。”一位合作社社员感慨道。

 扎根沃土践初心

  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沁水农商行始终坚守“因农而生、依农而兴”的初心,将服务乡村振兴作为首要任务。该行负责人表示:“我们将继续深耕本土,专注主业,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努力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强劲的金融动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沁水农商行将继续以金融之笔,蘸染普惠浓墨,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描绘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壮美画卷。这片流淌着金融活水的土地,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而那一片片绿意盎然的姜田,不仅是农民增收的“金色”产业,更是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见证着沁水农商行与三农事业的相濡以沫、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