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大
中
小
政以才兴,业由才广。对银行业来说,员工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改革创新的全面推进和金融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那么,如何凝聚发展信心、激发员工活力呢?河津农商行从打通成才通道、完善激励机制、注重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打通成长通道,端正奋进心态
原晓毅是“90后”,现为河津农商行文苑支行副行长。在“扫街”过程中,不仅为客户发放了贷款,还为客户安装了收款二维码,为药店员工办理了晋享贷、信用卡等业务。
原晓毅这满满的干劲源自哪里?透视河津农商行打通成才通道的举措,便可找到答案。
固本培元,厚植发展潜力。该行秉持人本理念,大力实施“跃·龙门”素质建设工程,着眼35岁以下青年员工发展,制定“823”计划(即:按照岗位划分8个培训类别,每周组织2天夜间培训,符合条件的员工每月至少参加3次集中培训),推行综合培训全员化、常态化;通过开展演讲比赛、知识竞赛、业务竞赛等各类活动,发现人才、启用人才,为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青年员工提供平台,促使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经统计,该行去年组织开展培训大约40余期,培训人数2100余人次,在全省农商行系统组织的技能比武、知识竞赛中,该行员工屡获佳绩。
对标一流,提升发展能力。该行坚持走出去学,选拔业务骨干赴江苏宜兴、泗洪、沭阳及山东曹县等地农商行,在“党建引领、金融惠民、服务实体、整村授信、零售转型、运营管理、绩效管理”等多方面进行考察学习。同时,请进来教,聘请深圳市庄严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开展“跃·龙门”网点服务标准化培训,围绕服务理念、服务规范、服务场景及投诉处理等进行理论培训和场景演练,进一步提升中层正职、运营主管、综合柜员、大堂经理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争先评优,凝聚发展“内力”。该行持续组织35周岁以下青年员工和党员开展“春蕾争艳”和“党员争先”活动,根据不同阶段,明确相应的活动内容和考核指标进行考核排队,并结合个人品行、团队合作、风险合规、担当精神等综合因素,实施动态管理、跟进考量、择优培养。近几年,该行选拔中层干部52人次,其中:业绩推荐19人次、公开竞聘33人次,干部梯队建设基础不断加强。
让“吃苦”的员工“吃香”、让“有为”的员工“有位”、让实干的员工“实惠”,河津农商行树立实在、实干、实绩的鲜明导向,大胆启用有能力、有想法、有拼劲的员工,全行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二、完善激励机制,焕新奋发状态
邱洋2016年入职,多年从事柜员服务工作,不仅获得众多客户的好评与认可,自身收入也“水涨船高”。她的优秀表现,源于河津农商行不断完善的奖励机制。
该行聘请第三方绩效管理公司就考核体系、效果评估及绩效管理模式等进行指导,最终实现考核机制的全过程管理,推行全产品计价绩效,按绩取酬。同时,运用科技手段解决考核数据及时性、准确性问题,提升绩效管理考核信息化水平。绩效考核的升级运行,打破了传统“大锅饭”的弊病,让多劳者多得。
该行还打造平台,为员工脱颖而出创造条件、拓宽渠道。按月评选柜面服务及信贷服务之星;按年评选“五四”青年标兵并邀请获奖员工家属出席表彰大会;按年组织开展“两优一先”评选活动……通过多渠道的平台展示,该行将品行端正、业绩突出的员工筛选出来,发挥榜样带头引领作用,激励全员向先进学习、向荣誉而行。
三、注重人才培养,永葆奋斗姿态
任旗是一名新员工,在耳濡目染中,越来越懂得践行“支农支小”四个字的分量。河津农商行注重人才培养的立行理念,正促使他积极地融入那些“同行者”。
该行把对新进员工的培育纳入长期发展战略,加强顶层设计、规划成长蓝图,形成“入职培训、岗位引领、平台促进”的人才培养机制。
通过座谈调研、谈心谈话、传帮带等方式,该行逐步激励新进员工花费时间和精力为自己“充电”,不断提升综合素质,把才学施展到工作岗位上。同时,该行还按周开展技能培训、读书分享等活动,展现青年员工的阳光心态,引导他们保持奋斗姿态。
以人为本,文化铸魂。河津农商行正以一套系统化、人性化的人才培育机制,激扬团队精气神、释放服务新潜力。从“选育用留”到“激励关怀”、从“个体成长”到“团队共好”,该行不仅打造了一支结构合理、活力充沛的人才队伍,更营造出风清气正、奋发作为的企业生态,为农商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